第97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杨锐与穆里斯等人不同。

  他是已经确定无疑的知道,PCR是一项好技术。

  所以,他是首先将能够提升效率的研究做出来,等到要阶段性释放论文的时候,别人就算是受到了启发,也一样赶不上他的速度。

  事实上,杨锐还有点希望有人能追在自己的屁股后面。

  如果是一名中国人,单纯的做出了一项聪明、简单、影响世界的成果,他得到的评价,估计有一半是“狗屎运”。

  但如果一名中国人,在你追我赶的科研竞争中,以聪明、简单的方式,做出了影响世界的成果,他得到的评价就一定大不一样了。

  当然,这样做,是一定有风险的。但杨锐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阶段性的发表论文。

  理由很简单,单纯的PCR论文,并不一定会将杨锐送上诺贝尔奖的神坛。

  而若是没有诺贝尔奖,PCR项目的价值就大大缩减了,它虽然仍可能价值30亿美元,可对杨锐来说,诺贝尔奖的价值又何止30亿美元。

  本着这种思路,DNA合成仪送到的第四天,杨锐就开始草拟第一篇论文——《DNA合成仪的改进思路》。

  仍然属于前序性论文,甚至只能说是前序的前序,但所谓的科研链,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链起来的。

  黄茂等人倒是很高兴,他们刚刚在来自香港的多名律师撰写的厚厚的法律文件上签了字,差不多把所有的权利都给了华锐公司,只留下一个署名权。

  80年代的中国人,也从来没有通过专利或者类似的手段赚到钱的,黄茂等人对此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反而是名声多一点。

  名声自然是要一篇篇的论文堆出来。

  杨锐根据后世常用的DNA合成仪,随便摘抄一些,就用在自己新买的DNA合成仪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