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柳木没反对,这件事情也只能自己去作。

  就挖银矿的事情,讨论了两天,依然没有拿出完整的方案来,这件事情正如长孙无忌说的,关乎大唐国运,不可轻率。

  到了第二天下午,萧瑀建议暂时中止会议:“有几项难点要再考虑考虑。突然这么多银子进入大唐,好事肯定是好事,若是变的银贱而钱贵,这就是麻烦。就这件事情,户部还是应该挑选几个可靠的人先拿一个方案出来。”

  崔君肃起身很严肃地说道:“左仆射放心,此事当为第一要务。我以为银多必贱,但若是有一个花销之地,国富民富银未必就会贱。以一钱小银币而论,二十二枚银币可买一匹上等丝绸,帛不代替钱币,那么大唐五年内须银十万万两。”

  “那银矿远不止十万万银。但五年挖出十万万两银子,怕是不能。纵然此时带兵杀平倭岛,全力去挖也不可能五年挖足到十万万两银子。”

  十万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按大唐一两三十七点五克计算,这也是三万七千吨的银子。

  以大唐眼下的挖矿能力,冶炼能力,三万七千吨银子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石见银山只能偷偷去挖。

  崔君肃不用翻户部的记录,有些数据是记在脑海之中的:“大唐眼下四大银矿,分别是饶州、宣州、信州、衢州。四大银矿总产出一年是五万两左右,全大唐一年银为七万两。”

  “那你说要十万万两。”长孙无忌心说,大唐一万年才能够存下十万万两银子,你要这五年提供出来。

  崔君肃对长孙无忌一抱拳:“我的意思是,银、铜双币,替换以帛代币,这有多少银子也不担心用不完。唯一需要考量的是,这些银子要有一个合理流入市面的途经,否则会毁了大唐的商、市、民。”

  “这是户部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东港舶司只负责把银矿石运回来。”

  没等长孙无忌说完,高俭就抢先一步说道:“这银矿不能属于东港舶司,舶司只能在其中挣一份运费。”

  “舶司愿意交重税,极重税。那银矿单独给户部交一份极极重税。”柳木这时必须开口了,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利益,但不能不管股东们的利益,否则将来大唐有需要超大对外投资的时候,天下间就没有人愿意出资了。

  “极重是多重?”崔君肃身为户部尚书,同时他也是清河崔氏的嫡子,清河崔氏是东港舶司除皇家之外十四大股东之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