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牧民说:“前面几十里分路,向北走,还要二百多里才到辽国边界。”

  钱宏又问:“到你们的国都高昌,还有多远?”

  牧民说:“向西还要走五六百里路。”

  送走了牧民,大宋的使臣队伍继续前进。到了牧民说的分路的地方,太阳已经西斜,钱宏叫就在这里宿营。

  晚上,钱宏把使辽的副使叫来商量。钱宏说:“我们由于隔着一个西夏,对这边的国家变化不清楚,原来以为这里都被辽国占领了。特别是我们的皇上,只知道有一个西辽,不知道有一个高昌国。我们也以为高昌被辽国灭亡了,现在走到这里,才知道不是这样。”

  “从来都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们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本使臣的意思,我还是出使西辽,至于他们的国王或者皇帝在哪里,还要去找。这样也不违反君命。你就出使高昌,高昌地方好找,也就容易实现我们圣上的目的。”

  “使臣有三个任务,一、说我们是友好邻邦,朝廷派使臣来通报灭亡金国、西夏的经过。二、顺便将大宋皇帝给西夏皇帝的信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们大宋皇帝希望他们与大宋和平统一。三、如果他们愿意统一,就可以代表大宋朝廷与他们谈判。谈判结果要大宋朝廷批准后才可以施行。如果他们不愿意谈统一的问题,就回去。其实皇上没有硬性规定任务,我们是很好完成的。”

  我们常常很奇怪那些前辈有杰出成就的人,他们的后代,也有不错的成就。是遗传基因吗?我看不尽然。前辈给他的精神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前辈,促使他要为前辈争光,促使他站在比自己现在的地位更高处去看问题,周围的人也往往对他有更高的要求,也往往愿意帮助这样的人,这样,他往往就有更大的成就。比如耶律大石是皇帝的后代,他不愿意前辈的基业就此完蛋。又比如,小赵皇帝穿越前,知道自己是周朝的文王和毕公的后代,穿越后,祖先鼓励他,必然促使他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问题。

  现在的钱宏也是皇帝的后代,他就不满足小赵皇帝的使命,见情况变了,主动增加自己的使团的工作对象,这样工作的成效更高。

  钱宏说:“本使节,体会小赵皇帝的意思,就是告诉周围的国家,能够实现和平统一更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也可以给敌人以威胁,使进行统一战争的时候,有更多人主动投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