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戴梦尧踉跄着站了起来,走到湖边,俯下身搬起了一个大石块,转身对熊倜挥了挥手,说:"你走吧,不要忘记了叔叔的话。"熊倜又哭了起来,但却不敢哭出声,低下了头哭青说:"我不走,我要陪叔叔。"戴梦尧仰望天,但见苍穹浩洁,群星灿然,心中凄惨己极,缓缓地将那块大石系进衣襟里,狠了狠心,大声喝道:"快走,快走,走得愈远愈好,你再不走,叔叔要生气了。"熊倜爬了起来,转身走了两步,又回头看了戴梦尧一眼,戴梦尧朝他挥了挥手,看着那弱小的身影渐渐走远。水涛拍岸,如怨妇低位,戴梦尧转身向湖,觉是已有寒意,胸中的石块,更见沉重,沉重得已将他窒息,他双臂一振,只窜了丈许,就扑地落入湖里,湖中水花四溅,又渐渐归于沉寂。

  天上的银月苍星,亘古争皓,地下的银月苍星,却永远殒落了。

  熊倜无助地往前走着,只觉前途一片黑暗,他想回头跑去,抱着戴叔叔痛哭一场,但是又不敢,他觉得无依无靠,稚弱的心里,惧怕已极。

  又走了一会,他仿佛看见远处竟有灯火,连忙加快往前走去,他拭干了眼泪,把戴梦尧给他的两本册子,仔细地收在怀里,他本是百世难遇的绝顶聪明之人,经过灾难,又使他成熟了许多,他知道要想为自己的父亲和戴叔叔报仇,就要活下去,为了"生存",他愿意做出任何事,虽然他不知道怎样生存,但是他发誓,他要生存下去。

  正文第二章勤修苦练

  秦淮河花舫笙歌,聚六朝金粉,此时已是子夜,但寻欢逐乐的公子阔少仍未散尽,熊倜走到河边,看到每只船上都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名字,有些船灯火仍亮,里面有暄笑声,有些船却已熄了灯火。他看见有一只船停在较远之处,不像别的船那样一只连着一只,而且灯火仍然亮着,他就走了过去。

  那只船的窗户向外支着,他站在岸边看了一会,里面并无哗笑之声,停了一会,窗口忽然爬出一个小女孩的头,大约也有八、九岁。这晚月色甚明,熊倜站在月光下,被船里的小女孩看见了,秦淮河酒肉征逐,很少有孩子们来,那小女孩看见熊倜,就关着朝他招了招手。熊倜远远看到她两只眼睛又大又亮,笑起来像是有两个很深的酒窝,也不觉向前走去,忽然脚底一滑,他惊叫了一声,跌下河去,那小女孩看了,也吓得叫了起来。

  船里的人都跑了出来,那小女孩尖声叫着姐姐,不一会从后舱走出一个年纪亦不太大的少女,云鬓高挽,貌美如花,身材甚是清瘦,脸上似有愁容,颦眉问道:"什么事呀?"那小女孩指着水面说:"有一个小孩掉下去了,姐姐赶快叫人去救他。"那少女探首窗外,看见一个小孩的头离岸渐远,慌忙叫道:"你们怎么搞的,快点下去救人呀。"船上有几个卷着裤腿的粗汉,跳下了水,所幸岸近水尚不深,不一会,就将熊倜救了上来。那位粗汉把熊倜倒着放在膝上,吐出了许多水,云鬓少女和那小女孩也走了出来,熊倜正自慢慢转醒,此时舱内走出一个四十几许的妇人,一走出来就朝那少女说:"那么晚了还站在这儿,也不多穿件衣服,小心着了凉。"又转头看了看熊倜,朝那些大汉说:"这小孩是哪里来的,弄得船上都脏死了,快把他送走。"那少女听着微一颦眉,朝妇人说:"阿妈怎么这样,这孩子冻得浑身发抖,怎么能够送他走呢。"语言脆丽,如黄莺出谷。

  那妇人尚未答话,熊倜突然跳了起来,朝那少女及小女孩一跪,哀求着说:"这位阿姨和这位姐姐救救我,不要赶我走,我没有家了,情愿替你们做事,做什么事都行。"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那小女孩看了,不禁拉了拉她姐姐的衣角,低声说着:"姐姐,你不要赶他走嘛,瞧他样子怪可怜的。"少女看了熊倜一眼,只见他虽是从水里捞出的,衣服淋漓,非常狼狈,但却生得俊美已极,一点都没有狼狈的样子,心里也很喜欢,侧脸对那妇人说:"这小孩既是无家可归,我们就把他收下来吧,也好替我打打杂。"那妇人说:"姑娘,你有丫头们服侍你还不够吗?这小孩来历不明,怎么能收下他呢?"那少女一甩手,生气道:"不行就不行,我求你做一点事都不行,看下次你要是求我,我也不答应你。"那妇人连忙赔着笑道:"行行行,姑娘的话我怎敢不听。"又大声对着正站在旁边的两个丫头说:"快把这小孩带到后面去,找件衣服替他换上,听到了没有。"那小女孩高兴得直笑,牵着少女的衣角,笑着说:"姐姐真好。"那少女听了,叹了口气,似有无限心事,轻轻说道:"什么还不都是为了你。"那小女孩听了,眼圈一红,扑进少女的怀里,两人紧紧拥抱着,竟都流下泪来。

  原来此二人遭遇也是异常凄惨,他们的父亲原来是一个道儒,虽然才高八斗,但却气质清高,不愿应试,为异族作奴才,在城郊一个名叫金家庄的小村落,开设一家蒙馆,靠一些微薄的束修来讨生活,妻子早死,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善解人意的女儿,生活自是清苦,但却也很安静。

  这位老先生姓朱,字鸿儒,本是大明后裔,大女儿若兰,小女儿若馨,他因为没有儿子,从小就把两个女儿当做男子,教以诗书,等到若兰十六岁那年,朱老先生忽然得了重疾,竟告不治,临死时望着两个悲凄欲绝的女儿,自是难以瞑目。

  朱家本就贫寒如洗,朱鸿儒一死,根本就无法谋生,朱若馨才七岁,每天饭都不能吃饱,饿得皮包骨头,朱若兰姐妹情深,看着难受已极,这才落入烟花,做了秦淮河畔的一个歌妓。"朱若兰丽质天生,再加上本是书香世家,诗词书画无一不精,不到一年,即艳名大噪,成了秦淮群花里的魁首。朱若兰人若其名,幽如空谷兰花,得能稍亲芳泽的,可说少之又少,可是人性本贱,她越是这样,那些走马章台的花花公子越是趋之若骛。秦淮笙歌余粉,本是筵开不夜,但朱若兰却立下规矩,过子夜即不再留客,船上的老鸨把她当摇钱树,哪能不听她的、所以熊倜晚上来的时候,已是曲终人散了。朱若兰命薄如纸,知道熊倜也是无家可归的孤儿,同病相伶,对熊倜爱护备至,朱若馨年纪尚幼,一向都是做别人的妹妹,现在有了个比她还小的熊倜,也是一天到晚忙东忙西地,照料着熊倜,熊倜劫后余生,得此容身,实不啻如登天堂。

  熊倜这半年来经过的忧患大多,人在苦难中总是易于成长,他也变得有一些九岁大的孩子所不应有的世故,而且他知道自己身世极秘,所以对于他视如手足的朱家姐妹,也是绝口不提,只说自己父母双亡,又是无家可归罢了。

  朱若兰白天没事,就教着若馨、熊倜两个孩子念书,熊倜生长王府,启蒙极早,文字已有根基,再加上聪明绝顶过目成诵,往往若馨念了好几遍,还不能记得的书,熊倜一念就会,若兰更是喜欢。有时夜深梦口,熊倜想到自己的血海深仇,就偷偷地取出戴梦尧给他的册子流泪,于是白天他更加刻苦念书,只因那册子上所载字句均甚深奥,他要有更多的知识,方能了解。晚上,前舱有客,度曲行令,热闹已极,熊倜星也年幼爱闹,但他却绝不到前舱张望,他知道他所处的地位是不允许他享有欢乐的,只是一个人躲在后面念书,有时若馨也来陪着他。若兰在前舱陪完酒口来,自己感怀身世,总是凄然落泪,渐渐熊倜也知道了这是何等所在,不禁也在心里为若兰难受,发誓等自己长大成人,一定要把她们从火坑中救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