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按照编织袋的数量和盛放尸体之后的体积来推断,无论是停车抛尸还是行驶过程中抛尸,嫌疑人驾驶能盛放东西的面包车、城市越野车、七座商务车的概率很高。农用三轮、摩托车和两厢小轿车基本不考虑,前者上不了高速,后两者带不了那么多尸块。找尸块的路上我稍微留意了一下,尸块最集中的位置是在无人区,基本每隔两三公里就有一袋,嫌疑人对本市应该有些了解,或者提前踩过点,知道哪里没人。还有,抛尸地前后都没有交通探头,属于监控盲区。”

  听完梁威的讲述,海同深在提前画好的图上又加了两笔,而后道:“跟我推算的差不多。郑畅看一眼。”

  “什么?”

  之前在等待尸检结果的时候,海同深已经把高速沿途的情况都画了下来,他指着图上画出来的六个圈,说:“联系辖区,找这六个地方的市政监控,没准能拍到。”

  郑畅:“老大你去年是去首都学习还是潜伏起来做调研去了?哪有市政监控你都知道?”

  海同深无奈:“再贫更找不着对象了。记下来没有?”

  “记住啦!吃完就去联系!”

  谢潇苒接着介绍起尸体情况:“根据DNA结果显示,目前发现的十七袋尸块都属于同一名死者。死者男性,尸块不全,暂时没有找到头颅,推测身高为178厘米,体重在71kg左右,年龄50到55岁之间。根据胃内容物分析,死者死亡时间在末次进食后两小时,推测死亡时间为25日16点到18点之间。死者死后被立即分尸,分尸工具推测为专业切割工具。器官解剖结果支持窒息死特征,但现在尸体头部尚未找到,所以不能下定论。另外,死者手腕脚踝有约束伤,死前被限制过行动,且有过不短时间的挣扎。”

  海同深问:“约束物有推测吗?”

  “塑料材质的一次性捆扎带。”谢潇苒回答。

  郑畅看了眼手表,说:“今天26号,那就是昨天下午杀完之后晚上就直接分尸抛尸了。我估计失踪人口数据上传可能还没这么及时,DNA和指纹比对有结果了吗?”

  “DNA比对还没出来。”谢潇苒说,“死者尸块缺少手指,做不了指纹比对。”

  “行,那就再等等DNA结果。剩下的尸块已经让分局那边派人加紧搜寻了。”海同深接过话来,“今天下午你们找尸块的时候我开车走了一趟高速,再结合交通队那边送来的监控资料,我画了张图,刚才你们也看见了。嫌疑人驾驶着交通工具从西六环进入平俞高速,在进入平俞高速四公里之后开始抛尸,而后沿途抛尸,在最开始的十公里内扔下两袋尸块,此时车辆已进入侯家村辖内,道路旁边是无人居住的洼地。在接下来的三十公里,嫌疑人平均每三公里抛尸一袋。在驶出侯家村地段之后是三杨村回迁安置区,在这段距离中一直没有抛尸。接着就进入了西河庄的废工业区,从这里开始,嫌疑人抛尸又变得规律起来,每隔十公里扔一袋,一直到我们发现第一个尸袋的位置。下午同步消息的时候梁威说过,有的尸袋周围有滚落痕迹,而且距离高速护栏有一定距离。我汇总了一下这些尸袋的数量和位置,发现都集中在无人区。我推测嫌疑人是采用了两种抛尸方式,即停车抛尸和行驶中抛尸都有。我倾向于在中途经过无人区时是行驶中抛尸,因为无人区基本没有市政监控,嫌疑人只需要留心不被交通监控拍到就行。如果中间都是停车抛尸的话,车行速度和通过两个交通摄像头的时间会有很大不同,这样暴露风险会加倍。”

  宗彬斌道:“我同意海支的观点,每袋尸块基本都是四公斤,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扔掷四公斤的重物不会有太大阻碍,也确实不必要停车抛尸。”

  古濛:“如果这样的话,嫌疑人就有两人了。一人驾车,一人抛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