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康平心中默念:菩萨保佑,这两千多颗人头能不能保住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这赵康平算不得什么好官,但也不算为恶。他为官的目的只有一个,捞钱。虽说是捞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朝廷明令禁止的贪污受贿他还没有这个胆子,这要抓住就是砍头的。

  赵康平不明白,很多来钱的灰色收入路子,为什么有的官员偏偏就走上了贪污受贿的道路。贪污受贿确实来钱快,可犯不着拿命来换。

  唐朝和宋朝,都有那么一段时间,允许各政府单位向民间放贷。这些本金,有部分是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也有公务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上至六部,下至府县衙门,都把这些本金放出去。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商人。放贷的期限,短则几天,长则一年。由于放贷的次数很多,商人的归还率也很高,获得的利润,不用全部上缴。所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还有就是各种钱粮赋税,都有火耗、粮耗等等,赵桓为铸造红衣大炮曾着手改进冶炼技术。冶铁技术没有多大改变,这银矿倒是开采了一个又一个。于是朝廷开始大力推行银两交易,结果就是银子大行其道,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就是火耗。

  此外还有粮耗,也是一笔灰色收入。由于朝廷并未下令禁止,全国都是如此,处于半合法化了。

  于是李清远便将奏折发往各县,听听各县看法。结果各县县令收到奏折以后都选择了模棱两可,没人反对也没人赞成。

  这些人都为求自保,无一人敢出来指正。这种官僚主义一直影响着后代,乃至于现代。那就是官员提出的建议明明就是错的,下面的人却无人指正。有的是为拍马屁,领导说的都是对的。有的是不想得罪人怕给领导难堪下不来台。而有的干脆就是幸灾乐祸,你倒台了我才有机会。

  唯周桂桐与博湖县县令张大发跳了出来,二人将李清远的折子痛骂了一番。这折子就是欲加之罪纯属放屁,制造千古奇冤。

  李清远看到二人回信气的是火冒三丈:“这俩人是要造反吗!他二人定是与犯人勾结。来人!来人!”

  两名守卫走了进来,他们躬身道:“大人!”

  “你二人速速将这份奏折送到京城,赵大人,你去下令通知各县将这些走私犯人一并押送到清河府集中看管!”李清远下着命令。

  赵康平无奈,只好叹了口气。他只比李清远低了一级,这要出事自己会有连带责任。不像那些地方小吏,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人我们替你抓来了,我们给审的也只是走私而已。至于送到清河府你抚谕使大人怎么判那是你的事。

  高层的意思最好不要去肆意揣测,上面让阿猫阿狗担这个罪名那就是阿猫阿狗。我们人微言轻,反正说了你也当我们放屁,还无端惹你厌烦。各县的回复基本一致:‘此案有待查证。’

  李清远却把这当成自己判断正确,最终还是准备将折子寄上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