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谁知道高量成只是一躬身:“陛下多虑了,臣绝无忤逆谋反之心。臣只是为了大理百姓,为了祖宗基业,这才不得已而为之闯宫死谏,还请陛下赎罪。待臣挥师北上,灭了那大宋,臣自然会将天下交回陛下手中。臣自始至终就没有想过谋反,还请陛下恕罪。”

  其实高量成是真的没谋反,他只是想将段誉软禁起来,让皇帝无权调动兵马。

  倒不是说高量成不想做皇帝,而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京城外还有许多忠于段氏的大将,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是代天子行政令而已。

  而在大宋,赵桓他们还不知道,一场巨大的阴谋正在施展开来。一旦四国联手对付大宋,摆在赵桓面前的,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第一百零四章 欺压百姓错不了

  即使是岳飞能挡住黑龙江和林潢一线的蒙古兵还有高丽的前后夹击,韩世忠抗住了山西。西南是万万挡不住吐蕃与大理合兵攻击的。

  大理国七十二蛮部,作战能力尚不可得知,不过从大理经常玩内部叛乱来看,战斗力不容小觑。

  至于吐蕃,祖赞王子又是难得的战将,恐更难缠。

  以大唐兵峰之盛,经常都被吐蕃吊打。甚至危急到了京城长安,可见吐蕃战斗力多么的恐怖。

  只是到了大宋朝,吐蕃各部只顾着互相倾轧内斗,战斗力才急剧下滑。而到了祖赞王子这里,祖赞又开始联合各部落侵宋,妄想分一杯羹。

  要命的是西南久无战事,历史上好像也没有出现过大理侵宋事件。是以赵桓根本就没在西南布置多少兵力。

  甚至他还曾经将驻守西南的一部分京南军调到了山西驻防。赵桓满脑子想的是提防蒙古人,就连满朝威武似乎都自动忽略了大理和吐蕃。

  因为他们认为,大理小国百年对宋都是客气服软的,他们一直把大宋当成上邦大国。实际上大宋也确实把自己当成了上国,偶尔还会对大理始于援手。

  段誉登基不久就对宋称臣,宋徽宗受封其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等各种头衔。可见当时赵佶对大理的重视,这一顶顶的帽子扣过去也显示大宋对大理的和平修好诚意。

  赵桓大军已经开拔,十万大军分批浩浩荡荡的奔赴山西。沿途可苦了各地地方官员,大军过境他们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还有就是要做好皇帝接待工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