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第三次北伐(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猊率领的东路军,一进入淮东就遭遇到韩世忠的军队阻拦,前进不得,只能就地驻扎在顺昌府城内。

  刘麟率领的中路军马,号称有十万之眾,筑了浮桥由淮西渡水,驻扎在濠州、寿州之间,属于张俊的防区。杨沂中的殿前司拨归张俊指挥,这时刚好率领人马由杭州抵达淮西,与张俊的队伍会合。

  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大战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二次北伐成功之后,朝中有许多大臣,尤其是张浚,都劝高宗应该还都建康。就算没有十分把握,至少也先将行鑾移驾健康,以提振朝廷声威,鼓舞全国军民的士气。

  高宗觉得有道理,所以就从临安出发前往健康。才走到平江府就听说前面即将爆发大战,心中难免有点忐忑,踌躇不前。随伺在旁的大臣中有赵鼑,一眼就看出皇帝心中的想法,顺着大腿一下子就拍中马屁说道:「微臣斗胆建议,在这种战乱时期皇上最好回鑾京都,以安天下民心;眾位将领也才能毫无顾虑,各司其职,全心全意守好长江天险。」

  高宗听了虽然十分受用,最后还是鼓起勇气下令继续前往健康。

  刘麟知道宋朝官兵很害怕金兵,所以下令给手下的签军,要他们都改穿女真人的服饰,成群结队,经常出现于河南各处州府,使得南宋又广泛地流传说,金国和偽齐即将联合出兵前来攻宋。

  这个招式对韩世忠与岳飞固然没有效果,但是要恐吓那个一向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刘光世却绰绰有馀,让他更加害怕;他便乘机请託赵鼎,说他的大队人马驻屯在当涂,前哨却分布在庐州,首尾不能兼顾,使他的部队声势上远远不及上游与下游的将领,所以请朝廷准许他把分布在庐州的部队撤退到采石附近。赵鼎替他说服皇帝,由枢密院明令允许他放弃庐州,把前哨部队撤退到太平州驻扎。

  高宗还听从了赵鼎的建议,由朝廷下令将岳飞的部队由鄂州移驻江州,填补长江中游刘光世弃守芦洲之后形成的空隙。

  这时岳飞眼睛的毛病正好处于最严重的阶段。

  连续几年的盛夏时节,岳飞都在江南各处讨伐游寇,行军之地大都属于烟瘴盛行的山林,让他这个北方汉子很难适应,长期下来积重成为一种眼疾;后来又遭逢母丧,时常哭泣,使这毛病更加严重。

  二次北伐结束,到了秋天他勉强支撑亲赴前线,到襄阳路和湖北路的一些州郡去视察,九月二十八日返回鄂州军营,发现再也撑不下去了。便把宣抚司的公事全部委托薛弼代行,把军队交付张宪代领。他正想上奏朝廷请求暂时停职,闲居以便专心从事疗养;不料这奏章发出不久,调拨的命令便已先到。

  这时,前往长江中游视察军事防务回京的右相张浚,发现赵鼑唆使高宗作了一连串的蠢事,气急败坏地去找高宗说道:

  「偽齐被我军连续两次北伐收復的地区,就好比在他的肚子上挖了一个大洞,成为他的心腹大患。请问陛下知不知道,他此次出兵为何不先就近把这些失地夺回去,反而劳师动眾,跑到长江中下游来,就算打赢他也守不住啊。」

  「这个应该连三岁娃都知道,因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啊。」高宗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