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们太习惯像你这样的孩子了,总是默默的被压榨,被无视,被贬低,一定要为了家去付出一切,亲情大过天,为了一点点被施舍的亲情做牛做马都会任劳任怨。不是说国外的观众就会默认这样的孩子角色是正常的,他们也会讨厌这样的孩子角色。你会在很多鸡汤文里看到这样的配置,一个满地鸡毛的家庭中有一个老黄牛似的母亲和一个叛逆到恨不得生块叉烧都好过她的女儿或者儿子,一个要么早就死了,要么家暴酗酒早就离婚或者分居,要么从书的最开头就几乎隐形的父亲。

  这个家庭构成了许多欧美鸡汤文永恒的冲突点。

  但我认为这里面还是有一些可以参考的逻辑的,比如孩子,孩子就一定听话吗?孩子就一定乖巧吗?出生在一个穷困破烂的家庭就会像阿甘正传那样追求向上的人生吗?多少孩子因为穷困的枷锁被锁住了一生,他们不停的堕落,不停的叛逆。孩子听话生活就会好起来吗?这个例子你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你觉得气愤,觉得绝望,是因为他们做到了你不能做到的事情,你不敢堕落,你不敢坠落,你害怕自己只要一松懈,就会像路西法从天堂一路被丢到地狱。你知道他们应该往上爬,不能被家庭困住,可是也应当接受许多家庭的孩子已经心力憔悴,根本就没有力气向上爬了。你在看这个家庭的时候代入了自己。你想:绝对不能松开手掉下去。你只要掉下去就会过上书里这样悲惨的日子。

  可是作品就是这样的,他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世界上一定会有这样的家庭存在。更别提其中还有一些中西方的思维差异。只有足够戏剧的人生才能写出小说,毫无波澜的作品只能被称为屎山粪海的呻吟。

  亲爱的,我一想到你很快就会飞走,真舍不得你。我已经习惯了每周都期盼着你来信的日子,一个月一封信,完全无法想象是否能坚持那么久。度日如年,如隔三秋。

  但还是很高兴你可以飞走。

  希望未来你能寻得自由与安宁。

  吻你,

  t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