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红尘纪念馆(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嫻又问道:「你想搬进基地住吗?」只见段莲莲点了点头。

  小嫻又说道:「可是基地的宿舍都是大通铺,没什么个人隐私哦。向来只有基地的人请求搬到旅馆去住的,没有人从旅馆搬入基地的。」

  段莲莲笑说道:「其实大通铺挺好,热闹。旅馆房间都是几人一间,跟邻居间没什么来往,若是又碰到室友和你生活习惯不同调,反而更加烦恼。」

  小嫻听了爽快地说道:「那好办,回去我找阿樱安排,你就和我们一块儿住东二么吧!基地内女性干部没结婚的都住那儿。」想了想又问道:「你还没?。。。」

  段莲莲笑着摇了摇头,眾人都觉得段莲莲笑起来真是好看。

  任国英欣然同意将教堂暂作红尘纪念馆,并和余淑子一同加入段莲莲的行列。小嫻在基地官方网站公布成立红尘纪念筹备会,正式任命段莲莲为筹备会主委,并找晶晶圆圆替筹备会成立了一个专属网页。小嫻还向外发布这条新闻,并鼓励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单位效法实施,获得热烈的响应。

  段莲莲向大上海市区徵集了数百名志愿者,先从旅馆区开始,从废弃的建筑物和汽车内将受难者的红尘取出。大部分留在室内或车内的红尘,十年来没有受到侵扰,基本上都还是聚成一堆,周遭还有受难者的遗物如鞋子皮夹等等,大大地帮助了志愿者确认死者的身分。小嫻帮忙从各地超市收集来上万个标准的方形塑胶盒子,将收集到的红尘连同遗物一起放入。每一堆红尘放入一个单独的塑胶盒内,并将死者的身分写在纸上贴在盒子的侧面。无法确定身分的,也将发现红尘的地点详细记载,一併放入盒内。当然还是有许多凌乱无主的红尘,就集中起来放在教堂的一个大龕中。

  旅馆区内的工作进行了约一个月,收集到的红尘盒子有数千个,堆在教堂讲坛的后方,将原来的耶穌受难像都挡住了。梁毅也回到高桥公园旁的宿舍内,将姜艷媛媛和多多的红尘盒子也拿来,又和楚嬪回到过去工作的曙光科技,将萧辰雪莉及过去工作伙伴的红尘也带了过来,连电梯内残留的两撮红尘,连同两双女人的夹脚拖,也分别装进盒子带回基地。只可惜那两个女人的身分无法确认,只好写上了地点贴在盒侧。

  至于旅馆区外的红尘,由于是绿雪禁区,考虑到人员的安全,决定暂时搁下。因此段菱菱和萧辰雪莉等人的红尘,是唯一从旅馆区外收来的。

  收集红尘的事情告一段落,段莲莲决定开一个正式的红尘追悼会,邀请基地内外的相关人员参加。追悼会全程由媒体实况转播,传送到大上海各地,让向隅的人们也能观看。全程的录像也上传到专属网页上,分享给上海以外的区域。

  追悼会一开始,由任国英领着眾人默哀,并朗诵了一段祷告词。祷词的内容虽然仍是以基督教为主,但眾人并不介意,毕竟祷词只是一种抚慰亡灵的祝福,属于什么宗教并不重要。

  之后大会播放了一段关于红尘的视频,这个视频是粉圆当年花了不少心血製作的,讲述了红尘的大致始末,及上海基地的创建及经营。

  接着是红尘收集工作的视频,将志愿者工作的片段,及收集的过程浓缩成一段纪录片。这段视频相当感人,有的片段播出受难者的工作证或照片,有的则只有一双鞋子或是一隻手錶,也有的从荒废十年的手机中找出受难者的资料,看了令人动容。

  接着是方晶晶上台做报告,她和圆圆负责基地的电脑中心,并帮助筹备会创建及维修网页。晶晶透过现场转播告诉全国大眾,每一个装红尘的盒子都有一个编号,连同受难者的所有资料全部上传至基地网页。晶晶请求全国的网友上网查询,帮助确认受难者,以及帮助家属寻访受难者。晶晶同时要求全国各地,在安全考量范围内,也展开类似的工作。这个报告获得在场人士热烈的掌声回应。

  最后是段莲莲上台致词,她首先用很感性的言语,向听眾描述梁毅和小嫻如何在偶然的机会里,帮助她找到姐姐段菱菱的红尘。然后她花了几分鐘讲述自己和段菱菱的故事,从姊妹小时候的片段谈到长大后天各一方的际遇。眾人这才知道,她两是山东青岛人,一同进入南京金陵女子学院修读财经专科,毕业后又连袂回到青岛工作。红尘发生前三个月,姐姐段菱菱调往上海浦东商业银行任职,妹妹留在青岛,但也正筹画南下和姐姐团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