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一二章 北线无战事(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仆街啦!不坐车,我乾脆在这等电话就好了,干嘛还去现场看?你担心,你就别去了。我带上个警卫班就行了,你去看看副旅长在砲兵那里干什么,怎么还不还击?」邓洸假装没听见黄梅兴的气话,他知道副旅长才刚走,应该都还没到

  旅部直属砲营呢,他过去干嘛?已经被旅长训了,就别自己上门再找次骂挨了。

  于是邓滉默默地跟在黄梅兴身后,黄梅兴也不去管他,独自走自己的。

  邓洸从北伐后期就跟着黄梅兴,他知道自家旅长在进黄埔一期之前,先念过宪兵学校,当过基层士官,养成身先士卒亲临第一线的习惯。所以他必须得跟着去,随时拉着他,避免他的旅长老是主动「找死」。「一次、两次,阎王可能还睁隻眼闭隻眼,久了,说不定黑白无常都看不下去,就顺手收了。」邓滉在心中暗自碎唸他心中非常尊敬的黄梅兴。

  两人刚走出旅部战前指挥所,咻地一声从远方天上传来,邓洸大叫一声:「鬼子的迫砲!」然后就把黄梅兴扑倒。那发90迫砲刚好打中旅部前边不远的通讯排,通讯设备被炸得一片狼藉,现场哀嚎声不断。

  「医务兵!快救人。」黄梅兴推开邓洸,站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医护队赶紧救人。

  国军编制和王家些许不同,王家仿照后世美军,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个救护兵,一个连会有一个完整的救护班。但是国军条件不够,一个旅部才有一个医护排。

  这还是王绍屏大力支援的结果,否则直到原歷史的抗战军兴,全中国只有陆军医院22所、临时陆军医院19所、兵站医院10所。而且人手配置不足,设备简陋,通常一个兵站医院,有医官10馀名、护士50多名,担架队30馀人,加上其他行政勤务、炊事杂务人员,共约编制200馀人,但往往还没有满编。所以国民政府多仰赖中外红十字会的协助,来救治战场死伤官兵。

  在原本的淞沪会战中,上海红十字会的救护委员会,组织了十组救护队、十二组急救队;并建立临时救护医院24所,徵集了救护用的汽车98辆。另外,更和十六所公私医院合作,以特约方式协同执行救治、运送伤患等任务。而且为了进行战场救护行动,红十字会还成立了28个医疗小组、20个战地救护站、7个前线救伤运输队、和6个护医联防队伍…等救援组织。

  而即便王绍屏可以大力在物资、医疗器械上大量满足国府需求,但关键的军中医护人员却极度缺乏。有的军医根本才学几个月急救常识就被送上战场了。但这仍不足以满足国军的大量需求。像36师、87师、88师这种双旅、双团、三营编制的新装师,仍只能在旅部设置一个医护排。如果是像自由联盟军那种四旅、四团、四营的大编制,那么这些新装师大概只能在师部设置卫生连了。何况这三师都还没满编,大约都是八、九千人接近一万人上下,旅部能配置医护排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了。

  黄梅兴的医护排设置的有点远,医护兵还来不及赶过来。所以黄梅兴就衝进通讯排,自己替受伤士兵止血。还好王绍屏的急救包给的相当充足,几乎人人都有配备,因此旅部其他士官兵也衝上来帮忙。只有参谋主任邓洸跑到黄梅兴身边,拉起他说:「旅座,刚刚那枚砲弹是校正射击,后续的火力覆盖就要来了,旅长快走!」然后就拉着黄梅兴要赶紧跑离现场。

  但黄梅兴却一把推开他,随手把刚刚他正在止血的那个士兵扛到背上,才转身对现场所有正在抢救伤兵的旅部士官兵说:「你们每个人都扛一个,然后快走!」没料到,这一耽搁,咻咻几声破空而至的砲弹已经到了头上…。

  在虹桥机场以西的蒲匯塘西侧的蟠龙港,88师的师部驻扎于此。

  一名通讯情报官衝进师部指挥所,见到师长连忙报告说:「报告师长!264旅刚传来消息,旅长黄梅兴连同参谋主任邓洸在嘉定陆家桥遭到日军迫击砲伏击,两人皆在抢救通讯排伤员过程中,遭砲击身亡。副旅长高致嵩率领264旅旅直属砲营砲击日军后,退守沙河、洪沟一带,背靠苏州河抵抗。但由于日军战术灵活,264旅辖下527团和528团被敌军分别切割包围,目前和旅部直属单位完全分开,陷入各自为战的窘境。当前战况危急,高致嵩来电,请师长敦促36师尽快增援。」88师师长孙元良听到如此噩耗,不禁跌坐在王家提供的战术摺叠椅上,喃喃自语的说:「这仗怎么会打成这样?」

  「师座,你得快下定决心,让宋学长赶紧增援,否则264团可能会被日本人一口吃掉。」黄埔三期的参谋长陈素农在一旁提醒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