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四五章 面子行动(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平时的话,委员长一定会怒吼一声「胡闹」!但这次,委员长却很平静地思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再度开口说:「你认为什么条件,王台生会帮这个忙?」

  陈诚刻意陷入沉思,其实他心中早有看法,他认为只要委员长低声下气开口,王绍屏一定会无条件帮忙,毕竟以王绍屏过去的行为表现来看,心软只是其一,主要是不知为什么,他从未拒绝过委员长…。

  不过他不想说出这个看法,原因有三,一是他不能让委员长以一国领袖之尊,去做这种卑躬屈膝、没有尊严的事。即便委员长现在同意,未来也会把自己记恨上。他早已看出了王台生未来可能会是入主南京的主要竞争者之一,而且,委员长有可能不会是他的对手。所以,自己在这个时候出这种餿主意,将来委员长和王台生同台竞争遭遇挫折时,必定会找一个替罪羔羊。那谁让他受过严重地屈辱的,那隻羔羊必定是他。所以陈诚才不会做这种傻事,主动成为替罪羊的候选人。

  第二,即便未来自己所属的国府阵营落败的可能性很大,他陈辞修也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认输。毕竟他也是个骄傲的人,未战先降,不是他的风格。万一委员长只是联系一下王绍屏,头都没低,只是声调放软,王台生就答应免费义务帮忙了。委员长说不定就此重用王台生,允诺让王台生成为接班人,那么自己还玩个屁啊?他必须让委员长一开始就开出筹码,最好是王绍屏那边还有人傻傻地陪自己玩,建议王台生和委员长讨价还价一番,那样一来,即便王台生只是接受当前的条件,委员长也永远都不会把王绍屏当成自己人。自己就有机会再和王绍屏斗上一斗,看谁笑到最后!

  第三则是他对于委员长还是非常忠诚的,他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争取时间。以某些条件换取国府继续发展的时间,甚至不排除利用王家的资源来壮大自己。就像歷史上他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后,他曾向委员长建议的:「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是一样的道理。他认为目前还没到分胜负的时候,时间与发展将决定最后结果。他既然已经投效党国,就不可能三心二意,毕竟忠臣不事二主!而且,他也看出来了,王台生不是个嗜杀之人。即便委员长失败,自己不过是跟着下台,回家种田罢了。现在多争取几年风光的时候,人生也值了。

  想透彻之后,陈诚直接了当的建议:「在国是会议上支持他的提案,我想他一定会同意。」

  「是用第八集团军的番号吗?」委员长这么说,等于是同意了交换条件。老实讲,委员长自己明白,当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做到内部一统。不要说军力的问题,光是财政就受不了。他和陈诚想的一样,不如支持分省自治,换取王家的金援,努力发展目前已经掌握的江南数省,然后再想办法各个击破这些地方势力。目前在国是会议上给王家下绊子,不过是希望藉此讨价还价,多争取一些利益而已;还有,就是刷一刷中央的存在感,以免这些地方势力一股脑全倒向王家,让整个国内政坛变成两股势力对峙的局面。如果真变成国府和泛自由联盟之间的对抗,以南京当前实力,恐怕还真不是对手。

  至于问这个问题,其实背后的目的是问:「第八集团军最后该怎么办?」如果替国府演了一场抗战胜利的戏码之后,第八集团军立刻宣布易帜,那不是重重抽打中央的脸面?但如果不放弃第八集团军,难道这支部队还会效忠中央?

  陈诚简单地回答了委员长的疑问:「是的,目前就只有第八集团军已经接受王家整编过,想来战力应该也是非凡。不过,无论哪个集团军,反正战后都得裁军,几个人退伍没什么大不了的…。」陈诚看似云里云雾的回答,却已经很清楚的告诉委员长,日本战败后,反正要重整军队。只要取消番号,答应第八集团军能化整为零的加入自由联盟,就能够瞒天过海。

  「派谁去谈?」委员长既然问出人选,表示他完全同意陈诚的计画,先赢得面子再说。当然他会这么问,就是怕陈诚涉入太深,希望有个适当的执行者代替自己的爱将前往台北。他可不希望挽救了面子之后,结果又被挖走一名大将。当然,他更怕万一整件事东窗事发,需要弃车保帅的时候,自己的得力爱将,一定不能当那个「车」。尤其,自己决策这件事要彻底保密,更是重点中的重点,让陈诚去,那铁定就是自己的决策。而希望陈诚推荐人选的主要原因,就是让他帮忙思考,谁能当那个白手套,让自己完全置身事外。

  「陈方!陈芷町!」陈诚完全没有思索,立刻拋出一个人名。

  委员长连开口问都没有问,一个眼神,陈诚立刻会意地解释道:「首先,他是畅卿(杨永泰)先生的秘书,和王台生有交情。所以他投奔王家,没人会怀疑。第二,他流落街头的时候,是委座拉了他一把,我知道他感激万分,所以必定会秘密跑这一趟。第三,上次的事件,其实委座误会他了,他只是刚好值班,被程潜找上。没有第一时间报告,也是因为程潜的要求。毕竟程潜是总参谋长,陈方只是秘书组组长,连副主任都不是,两者之间官阶差距太大。所以委座只要婉言安慰几句,陈方必然会为委座效死,说不定还能让他在台北做内应…。」几句话,就把陈诚的计画说明得很清楚了。

  委员长边听边点头,陈方的确很适合这个角色。用故人名义去游说,以王台生一向重情义的个性,必然会答应;只要陈方到了台北,即便要洩密也很困难了。除了交通、通讯因素外,让陈方以投奔王家的名义前往,那么他的名声就臭大街了。谁会相信一个贰臣说的话?自己要弃车保帅,都可以光明正大、义正严词的指謫陈方无中生有。如果再用一个白手套过一手,甚至可以推说自己完全不知情。

  不过这样一来,找陈诚出面就不合适了,毕竟他和杨永泰私交没有那么好。还是让同是政学系的张群去吧!无论私谊,还是身分都还挺合适的,谁也都不能想到张群找陈方谈了什么,最多只能认为是国是会议有关的事情而已,毕竟张群是国是会议代表,而陈方正在协助办理国是会议的总务工作。大不了等国是会议结束后,再把张群外放当个省主席,大家更不会联想到张群参与过这件机密任务。

  委员长前思后想,终于下定决心,于是对陈诚说:「时间晚了,你回去休息吧,我会找人安排这件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