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那副惊讶地表情,心中虽有不满,但还是十分有耐心地缓缓讲述道:“蒙元欺负汉人不是一天两天了,汉人也不断地进行反抗,为什么就那一次成功了?其实红巾军大起义后,蒙元也是有很多机会赢的。”

  “刘福通北伐虽然失败了,但消灭了蒙元的官军,这你应该知道,但是当时蒙元还有察罕领导的义军,察罕在江北尽败红巾军,将红巾军的势头压了下去,就连你皇爷爷也不得不向元朝称臣。”

  “可是察罕却和孛罗两个人不对付,为了自己的私利大打出手,元顺帝屡次下诏本能制止。他们打得时候,你皇爷爷也正和陈友谅打的火热,那是我们第一次交手。”

  “再后来就是天亡大元了,被视为大元支柱的察罕居然被刺杀了。他的义子王保保继承了他的军队。”

  “那个时候,元军还很强,朕跟陈友谅还打得难分难解,要是他们这时兵发江南,胜负之数,尤未可知。可是,孛罗见察罕死了,就开始欺负王保保,王保保年轻气盛,不吃他这一套,两人继续内战,还各自拥力一位皇子争夺大位,最后王保保虽然赢了,但朕也趁这个机会灭了陈友谅。”

  “王保保赢了内斗之后,元顺帝立即命他为河南王,总督天下兵马,让他克日发兵江南,前来消灭朕。那个时候王保保的实力还很强,带甲之士绵延数十里,而且还有张士诚这个强敌与朕为邻,如果王保保和张士诚夹击朕,那局面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

  “可是上天又一次眷顾了朕,王保保为求必胜,传檄天下,让各镇兵马都汇集到河南,和他一同进兵。没想到檄文传到陕西的时候,出了事。当时陕西的头子是李思齐,李思齐跟察罕一同组织义兵,二人一直并肩战斗,合伙做事。”

  第三十章 士诚之败

  “李思齐一看见王保保狂妄的檄文,当即大怒,道:‘我和你老子功业资历相等,我们并肩战斗的时候,你小子毛还没长齐呢,现在居然敢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随即不奉命令。”

  “王保保知道之后更加愤怒,说:‘我奉命总督天下兵马,你不奉命令我还打什么仗?’所以就不再南下,而是调头北上去攻打李思齐。李思齐也不甘示弱,联合了几个对王保保不满的军头,在西安会盟,公推李思齐为盟主,兵发潼关。与王保保打了一年多,交战上百次,不分胜负。元顺帝同样是屡次下诏制止都不起作用。而朕则趁这个机会消灭了张士诚。”

  “如果元顺帝当时对局面的控制力很强,诸将都听他的调遣,团结一致对付义军,那朕获胜的机会又有多大呢?所以说故元灭亡的根源是主弱臣强,地方将领尾大不掉,不服皇帝指挥,才被英雄豪杰所乘。”

  “这就是朕整天说的‘元政失之以宽,朕要继之以猛’的原因所在。你将来是要做皇帝的,如果下面的人不给你好好干你还纵容他们,那你的皇位也就不稳了。”

  朱允炆听得目瞪口呆,老朱说的这些话跟他平时听得大相径庭,这哪里是靠着自己的英明神武开创大业的啊,分明是撞大运嘛。

  朱元璋似乎早就料到了朱允炆的样子,所以并不吃惊,接着问道:“你知道朕当时为什么先打陈友谅,而不是张士诚吗?”

  对于这个问题,朱元璋曾经多次表示过,所谓:“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好生事,器小无远图。”所以先打陈友谅,鼠目寸光的张士诚一定会坐视不理,若是先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举兵来犯。这件事充分反映了朱元璋的料事如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