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楧一抬手,道:“免礼,人抓到了?”

  车岗十分自豪的说道:“抓到了,一个都没跑。”

  朱楧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点了点头,道:“好,这次你立了功,本王会赏赐你的。”

  车岗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道:“这都是王爷指挥得力。”

  这件事,要从几天前说起。朱楧是很佩服老朱的,所以对老朱治理国家的做法也乐意模仿。

  老朱控制群臣有一样利器,那就是锦衣卫,著名的蓝玉案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告发的。

  虽然锦衣卫在后世的名声不好,动不动就被打上特务的标签,但朱楧和老朱一样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一件东西对自己有用,那不管别人说什么都会用。

  后世的朱楧也是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的人,所谓的君正臣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些糊弄小白的话,他压根就不信。

  别说是自己一个堂堂的藩王了,就是一个普通的掌柜也做不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正常的做法是用人也疑,疑人也用,不管是用谁,都必须有一套监督系统。

  明朝的监军在后世广受诟病,议者多以为监军经常干预大将的指挥,是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殊不知,监军是皇帝的耳目,有监军在,众位将士打仗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仿佛是皇帝在后面看着自己。这样以来,那些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甚至是掩败为功的行为才会杜绝。众位将士杀起敌人来才会更加卖力,毕竟钦差在后面看着呢,打得不好可糊弄不过去。

  第四十一章 平定兵变

  至于说监军干预大将的指挥,这完全就是想多了。笔者相信,不管让谁去当监军,他都不会对大将的指挥指手画脚,因为这样以来一旦打了败仗,大将就会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说他瞎指挥。没有哪个监军会这么傻。

  明末著名的宁锦大捷就是在有监军的情况下取得的,有人监督,所有人就会出死力,这是万世不易的道理。

  朱楧很推崇老朱的这一套锦衣卫制度,让他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掌握了帝国的全部信息,因此也将这一套制度搬到了肃藩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