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拧开笔帽,永不磨损的精金笔尖在稿纸上沙沙划动,流畅的触感使罗兰非常满意,一行行漂亮的字母随之浮现纸上。

  在瓦雷斯世界,特别是风气比较保守地北方露西亚山区,人们普遍缺乏理财知识,对运营赛会的观念还停留在地球上古希腊奥运会的水平,从来没有以盈利为前提进行过有效的推广,亏本赚吆喝乃是常态。谁要是声称比武大会非但不亏本还能获得利润,恐怕要被长者笑话“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身为穿越者,罗兰的观念跟当地土著存在明显的差异。穿越前他曾看过一篇讲述奥运会历史变迁的文章,其中有一节专门讲述奥运会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是投资巨大的面子工程,对体育精神和政治宣传的意义远远大过商业价值,“亏本赚吆喝”的局面跟基特兰德人如今的处境是相似的。

  直到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在美国的洛杉矶举行,这是自1896年现代奥运会创办以来首次由民间承办的奥运会,既无政府补贴,又不能增加纳税人负担,加之当时的美国法律还禁止发行彩票,一切资金都得自行筹措。

  商人尤伯罗思领导奥组委对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入商业化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开发经济价值。本届奥运会原计划耗资5亿美元左右,最终不仅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反而净赚2.5亿美元,成为有史以来真正盈利的第一届奥运会,对世界奥林匹克运动而言也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历史转折点。

  罗兰打算参考现代奥运的运营模式对基特兰德比武大会进行商业化包装,通过维格拉夫将这些建议转达给贝奥武甫和娜塔莎夫妇,作为日后觐见这两位大人物的敲门砖。

  当然,罗兰也清醒的认识到地球上的经验不能全盘照搬到瓦雷斯世界,特别是基特兰德城,商品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不满足现代商业运营的某些条件,照猫画虎只会把事情搞砸。

  他要做的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运营方式加以适度改良,要实现这个目的,既要有超越时代的学识,更需要了解现实环境。

  罗兰不缺知识,今天在街头巷尾逛到深夜,就是为了确保自己提出的方案“接地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基特兰德的商业区包括纵横交叉的四条大街,街道两侧的门面基本都是对外经营的商铺,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总共有多少商铺;不同地段是什么租金水平;客流量怎么样;利润大致是什么水平?

  商铺有没有广告需求;有需求的商铺对商业推广是什么态度;愿意支付多少广告费用?

  维格拉夫跟着他跑了一整天,也客串了一天秘书,记录下他口授的数据,却不明白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处。

  事实上,正是通过归纳和提炼这些统计数据罗兰才能大体计算出比武大会的商业运营可以在广告这一块获得多少利润。

  倘若没有事先深入街巷的调查,一拍脑袋就冒出个所谓的好点子,自认为理论正确就能搞定一切,完全不考虑可行性,哪有底气写什么盈利方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