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120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这种词牌名,乃是唐朝开始,但是却在宋朝最为兴盛,明朝的时候就形成了这种韵律诗词。

  温润知道这个,是因为他曾经研究过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也就是说,这写了词,是可以唱出来的,要不后世怎么会有“歌词”一说呢?

  只是后世的时候,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

  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但是经过了战乱和历史的原因,很多文献都损失了,或者失传了。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后人也只能从一些著作里,窥见一点词牌名的优美。

  温润看到这些人的诗词,说实话,以他一个后世人的眼光来看,也不怎么出彩。

  有的甚至是匠气十足,一点都不雅致。

  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个时空没有清朝,否则的话,他倒是挺喜欢郑燮郑克柔的那首《竹石》。

  哦,说郑燮可能没人知道,他还有个名字叫郑板桥。

  正端着茶杯,思想放空呢,就被人给点名了。

  “温举人,你一直没出声,可是有什么想法?”也不知道张炳大人什么毛病,对温润好像特别关注。

  “回学台大人的话,学生只是偶然想起您现在居住的地方,偶尔有了一点灵感。”温润赶紧回神,笑容不变的道:“不知道能否入得了您的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