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搞基建 第144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船上逗留了两日,直到希望号行驶超过边界线,宋玉竹才依依不舍的关掉了地图。他怅然若失的靠在椅子上,一想到还有三个月才能见面,便觉得度日如年。

  不过眼下还是把精力放在正事要紧,昨日早朝刘蔺说西洲今年遭遇了蝗灾。

  宋玉竹打开西洲的地图,查看蝗灾的情况。

  各地府衙都有个习惯,就是报喜不报忧,若非瞒不下去,轻易不敢将本地的事情上报给朝廷。大多是怕考评时评了下等,第二年被贬官。

  西洲官府一样,九月正是粮食快要收货的季节,本应该金灿灿的田地里如今光秃秃的一片,连草叶子都看不见一根,比奏报上来的严重多了。

  他拖动地图四处查看,直到高都县才找到那群蝗虫,放眼望去仿佛乌云一般遮天蔽日,凡是蝗虫所到之处,瞬间就将田地里的植物侵食殆尽。

  自古旱涝和蝗灾是百姓的三大灾祸,一旦患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者也。

  而西洲因为地理原因,这些年频繁闹蝗灾,盛朝的时期就闹过一次蝗灾,那一次西洲几万倾田地颗粒无收。

  饿死的百姓有数十万,易子而食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更有甚者将自己的亲娘都与人换了当做粮食,可谓凄惨。

  古代没有农药,处理蝗灾的办法大多以鸡鸭啄食为法,但效果甚微,

  还有用“焚瘗”之法治蝗,利用蝗虫喜欢火的习性,在田地周边堆起火堆,等天色暗透再点燃篝火,蝗虫会循着光亮飞过来,被火灼伤翅膀不能再祸害庄稼。

  这些办法大多治标不治本,蝗虫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古诗有云:虽然捕得一斗蝗,又生百斗新蝗子。所以灭掉虫卵阻止蝗虫繁殖才是重中之重。

  宋玉竹对这方面了解不是很多,他上辈子只是普通的外科医生,让他治病救人还行,灭蝗属实强人所难。

  专业的事还需交给专业的人办,刘蔺给宋玉竹举荐了一个人。

  此人是户部员外郎名叫肖清池,当年不过是蜀州一名普通的县承,因治蝗有功被提拔进上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