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堂 第37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来国朝有个惯例,交易大庄大宅,乃至生意红火的店铺、矿产,举凡过万的买卖,一俟成交,双方便同往户部司备案,登记最新业主,以免日后纠纷。

  越是世家大族,勋贵高官,经手的产业越是硕大值钱,便越要及时登记,久而久之,业权之事但起纠纷,请衙门判案,便都以户部司登记为准。所以户部司中日常事务,除户口、土地、赋役、贡献等常例外,还有大半是为大族婚娶、和离、承嗣、分家等做鉴证。

  郎中积年操办,熟门熟路,一路勾勾画画下来,遇着账上文不对题的,便使个眼色,横刀比着账房的脖子,自有真话实话如水一般倒出来,倒不似往日在人家宅门里问话,一头是姬妾抱着婴孩哭闹上吊,一头是倒喘气儿的老太爷口齿不清,给人分一趟家,累死头牛。

  一笔笔点算下来,不消半个时辰,便把魏王家私查得一清二楚。

  员外暗道,外面老大个花头,说是要承嗣登基的人,手里竟就存下这么一点子产业,早知如此,谁还把赌注下在他身上?

  再看束手无策的武延基,另有一道心得,家资既重,回去需得练练儿孙的胆色,别像这窝囊嗣王,经官析产,无力招架。

  宋之问等他忙完,勾头在小账上看了看。

  暗叹府监果然调来个熟手,不止分门别类记录了田庄、铺子、宅邸、矿产、现银并珍玩古董的大数,还另提了折算价格,粗粗揽了个总数。

  这一番抄检落地,便可见魏王何等托大,从未考虑过争储失败,众叛亲离,乃至骤然暴毙的后果,未给儿孙留下丝毫退步余地,产业全在他一人名下,只寥寥几个铺子转赠了武延基,余下二子竟是袖底空空。

  宋之问皱眉翻看半晌,越看越是发愁。

  这些产业,大半与户部司记录无二,唯有并州、利州的田庄因刚刚买入,尚未登记,只有契纸并家中私账为证。破门的营生遭人怨恨,他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挑头得罪了武家,往后如何开交?

  怪只怪他上回献计,指李显弹压生兵,引起圣人注意,被府监嫉恨防范,故意推他来此结仇。虽然嗣魏王无能,梁王么,摆明了站干岸,但眼前这位横眉竖目的高阳郡王,却已巴结上了新郡主,伸伸小手指头就把他料理了。

  尤其这趟,明面儿上不叫抄家,实则比抄家更狠。

  寻常显贵论罪抄家,指着女眷的嫁妆由头,总能饶出些许,偏这家人,待嫁女没有,娶进门的媳妇也没有,真全数搂走,叫他们下半辈子喝风么?

  想了想,转头问武崇训,“两府的祭田在一处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