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温僖皇后 第102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70章

  众所周知, 八旗是大清的根基所在,不谈此种制度的利弊,只说它的重要性, 可谓与清政权相始终。特别是清初之时,旗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不仅旗人本身受旗主管控,子女婚嫁也需旗主同意,甚至可以说有“君臣之分”。

  例如清太宗时期,镶蓝旗旗主阿敏公然打压欺凌弟弟塞桑顾,皇太极知道此事却无法为他做主,因为塞桑顾隶属镶蓝旗,旗主有权肆意处置。塞桑顾作为皇太极的堂弟、努尔哈赤的侄子尚且被如此对待, 普通旗人就更不用说。

  顺治帝亲政后,为巩固皇权,立刻取消了这种“土皇帝”般的权力。剥夺的方式简单粗暴——设立“都统”一职。都统负责管理旗人,不再让旗主负责本旗的一切决断,甚至包括军政事务。旗主此时更倾向于“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按理来说,如此一来旗主的权利会被大大削弱,只剩下名头,到康熙帝时期岂不是再无威胁?

  当然不是。

  因为顺治帝的想法很好, 但他受朝堂和宗室掣肘,无法从根本上达成目的, 以至于顺治帝提出改革,重臣宗亲糊弄着拍手叫好, 然后他们让不少旗主兼任旗中都统一职——换头不换面, 改了个寂寞。

  到康熙帝执政时, 最开始忙着斗权臣、平三藩, 暂未对八旗的旗主下手。十八年三藩平定后,康熙帝携得胜之势,削了几个作战不力的旗主,把都统也换成了跟他们毫无关系的他旗将领。

  后来随着康熙帝□□、整顿朝纲,大权在握、意气风发,康熙帝又查明一些旗主违反大清律,狠狠地杀鸡儆猴。八旗旗主们屁股底下都不怎么干净,其余人跟着慌了,康熙帝换都统时,乖乖的一声不吭。

  可岳东作为镶蓝旗旗主,因为顺治帝临终的坑哥行为,一直心怀惴惴,他觉得其余旗主交出权力可以平安富贵,但他要是彻底失了利爪尖牙,可能没命。所以在康熙帝要换镶蓝旗都统还有几位佐领时,他脑子一糊涂竟然反对了康熙帝的任命人选。

  如今的康熙帝,在朝堂上事事一言而决,遇到这种唱反调的,康熙帝可不会觉得“不惧帝威,勇气可嘉”,只会觉得“脑中有疾,想找死了”,特别是这个唱反调的又是他厌恶的安亲王。

  岳东反对无效,康熙帝顺顺利利地整治了镶蓝旗,可却觉得心里憋着口气没出。恰好此时郭络罗明尚撞上来,康熙帝便特别铁面无私地说了句:“照大清律办。”

  安亲王刚在朝堂让皇上不爽快,他的外甥女婿就被关进大牢等候问斩。敬恪郡主得知是阿玛连累了夫君,首先想到的就是劝阿玛去跟皇上服软请罪。

  谁知安亲王求见康熙帝后竟全然不提他的错处,反而暗指康熙帝此举会跟满族勋贵们君臣离心。康熙帝气乐了,明眼人都知道朕是针对你,八旗老爷们可没这么闲就因为一个郭络罗明尚心凉。

  于是安亲王前脚出御书房,康熙帝后脚传令刑部,不用等了,过完正月就砍了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