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留声机被阿承安装好后,老板一家人就开始围着这个新鲜的玩意儿转,萧楠意外的发现在他们客厅里悬挂的照片上,竟然有那天那位喝醉了酒胡言乱语的老秀才。

  “那位老伯是你们亲戚?”萧楠问。

  正在聚精会神看阿承摆弄唱片的老板随口道:“那是我叔公,无儿无女,现在跟我们家一起住。那天吃饭的时候让您见笑了。”

  “那老叔公我能见见吗?”萧楠道,“我还想听他说说这里的老典故呢。”

  “我还觉得他挺烦的,没让老叔公知道您来,您要是喜欢听他说那些,我这就叫人去请他。”老板说罢招呼一个小厮赶紧去找那老头,自己则又笑眯眯的看那个留声机了。

  不一会儿不仅是老叔公来了,连蔡老爷也觉得不太妥,登门来致歉了,正好凑成了一桌酒席,米店老板便设宴请客,虽说吃饭的人不如昨天多,但是也丰盛无比。配着留声机播放的时兴歌曲,极为惬意。

  那位老秀才又坐在萧楠的身边,一边喝酒一边说起他年轻时的见闻。

  他说,那还是在四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情,那时候他三十出头,这边当时也不叫嘉湖郡,而叫苦水村,村子也没这么多,人也很稀少。

  之所以叫苦水村,是因为这里的湖水是苦的,地也种不出粮食,一到灾祸年就要饿死不少人,很多人甚至从村里往外逃荒。

  老秀才当年还抱着考功名的心思,加上家里还算有点余钱,便留在当地死读书,因为那时还是清朝末年,当地信息闭塞,还觉得一朝考取举人便能全家鸡犬升天。

  当然,老秀才这种又穷又没人脉的,在封建社会注定就是个底层的穷酸书生,考了一辈子,他也只是个秀才罢了。孔乙己之流,说的就是他这种人。

  听他的说法,这地方在五十年前,还不过是一片盐碱地,甚至湖的面积也很小,只能算个滩涂地,水质极差。

  由于当时村里已经没多少人,而且当时的老人死得差不多了,老叔公说,知道这些往事的,现在没几个人了。

  照他这么说,那就真是地质学上的奇迹了,从来没有说五十年的时间就让一个地方的水土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的例子。

  老叔公接着道:“我记得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一天傍晚,从西边来了两个年轻人,二十多岁,风尘仆仆的,他们带了一车东西,包的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是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