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倒是很有意思的论断。陈支队说,不过,你怎么能印证你的推断呢?有什么依据吗?

  我点点头,指着大屏幕上林涛照下来的足迹照片,说:开始,我们都被这两行伴行的足迹迷惑了。我们单纯地认为,这些足迹应该是凶手和被害人一起行走留下的伴行足迹。其实不然。通过这一处足迹,我们看到板鞋印压在了赤足迹之上,说明是赤足迹先走过去,板鞋印再走过去的。既然有先后顺序,说明板鞋印的主人,应该在赤足迹走过去的时候,在衣物脱掉的地方没动。那么他在做什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在搜刮财物。

  那现场的湿巾,又是怎么一回事?陈支队还是对固有的证据不太放心。

  我们在现场的时候也说了。我说,可以排除是郑三现场作案,也可以排除是有人蓄意栽赃郑三。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湿巾原本是被张兰芬揣在了自己的口袋里。我们别忘了,案发之前的几个小时,张兰芬和郑三发生过关系。凶手在翻找张兰芬的衣物的时候,不小心把湿巾从口袋里给翻了出来。这个动作,无意中误导了警方的侦查。

  既然是这样,恰恰更加印证了这就是一起侵财的案件。大宝点头说。

  开始我就感觉,这个湿巾是一个孤证,不能解释现场的反常现象。我说,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印证了我的这种想法。

  现在连孤证都没有了。林涛说。

  居然是抢劫黑三轮案件。陈支队若有所思。

  会是熟人作案吗?有侦查员问。

  我摇摇头,说:如果是事先就做好了杀人的准备,卸装行为就显得有些多余了。我觉得凶手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人,他做出卸装行为,一来,是给自己创造抢劫的条件,二来,是认为抢劫结束后,被害人回来穿好衣服,也就追不上他了。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人发生了纠纷,凶手一刀刺死了被害人。从下刀的动作来看,凶手并不具备预谋杀人的特点,更像是激情杀人。

  被害人是个不怕被强奸的人,又乖乖地脱了衣服。陈支队说,这么听话,就是舍色舍财为了保命。既然这样,那又是什么促使凶手要激情杀人呢?

  这个就不好说了,可能的因素很多。我耸了耸肩。

  明确了案件性质,我们下一步的侦查方向也就明确了。不过,现在的线索和证据还是很少啊。陈支队说,围绕有可能对此类人群下手的人来调查,会有很多。而且,没有证据的甄别,也不好排查啊。

  我点点头,说:我知道。但是这个案子走了弯路,第一手的资料已经不是很全了。只能说,凶手应该是一个身材瘦弱矮小、自信心不强的年轻人。

  哦?这又有什么依据呢?陈支队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