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局长叹了口气,说:这种弹头不爆炸的情况,已经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了。没有爆炸,居然还会砸死一个人,这情况真是百万分之一的极端概率事件啊。

  按您这么说,没爆炸、砸了人,弹头居然还会隐藏在死者的颅内,那就是小说中才有的事情了。韩亮耸了耸肩膀说,结果被我们碰上了。

  无巧不成书。我说,但这个概率也没有你们说的那么极端,我在《法医学杂志》上看到过类似的报道,那个案例更夸张,同样是被炮弹砸死后,不知道怎么就拿到了火化证明,于是尸体在炉子里火化的时候,体内的弹头爆炸了,把整个殡仪馆的火化炉都炸坏了。那才是真的危险啊。局长,我们回去后,会走正规程序,将弹头弹片的检验情况,以及弹片一起给您送来,经你们的检验认可,完善证据链条。

  死者的家属,不会来闹吧?局长问道,我这边也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这个赔偿和安抚工作,我们一定会积极进行的。

  我点头认可局长的表态,说:尸源会找到的,但是目前我们警方还在努力。

  居然不知道死者身份?局长瞪大了眼睛,遇到这种事情,老百姓不是应该第一时间报警吗?难道是在荒山野外被击中的?

  不,是在一个人的婚礼现场。我苦笑着说道。

  看着局长不解的表情,我心想,哪里是第一时间报警,人家是第一时间埋尸好不好?话说这个埋尸动作实在是让人费解,不查清楚,也让人不得安生。

  也算是查清楚了死者的死因和事件的源头,我们心情不错地返回了市局。走进了市局大院,就看见陈诗羽、大宝、林涛和程子砚正下楼到门口,面色焦急。

  怎么了这是?尸源找到了吗?我问道。

  走,跟着前面孙法医的车,车上说。陈诗羽一个箭步就跳上了车,指着前面,说道。

  原来,之前的调查工作并不顺利。陈诗羽带队的一路,主要是依据死者的面貌和衣着特征,进行了访问调查。虽然依旧不清楚这个人的具体身份,但是仍有几名群众对他的外表有一定的印象。调查的最终结果,只能锁定这个人曾经在附近几个村落的中心点青林镇多次出现,分析他应该在青林镇里居住。

  另一路,孙法医在尸检进行的时候,及时把死者所佩戴的金属手环信息传达给了侦查员,侦查员依据这一线索,在原先框定的镇子的范围内进行了搜索,果真找到一家制作手工饰品的店面。毕竟想比财神爷还要有钱的人不多,所以刻字的老师傅对同行而来的两名年轻人还是有一定的印象的。

  掏钱买这个手环的,是一个年龄偏大一些的年轻人,大约二十四五岁的样子,没有什么体表特征,喜欢穿一件花衬衫,就是在出事那天死者穿着的那种衬衫。陪他一起来的,是一个大约只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因为文着一个花臂,所以给老师傅的印象深刻。

  老师傅断言,这两个年轻人,肯定不是镇子里的原住民,而是外来人在镇子里租房子住的年轻人。一般人会去市区租房子,在偏僻的、市区附近的镇子里租房子的,要么就是在镇子上做小生意的或者在镇子上的工厂里打工的农村居民,要么肯定就是不干好事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