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道是无情最伤人。他看着方砚知坦然自若的模样,越发觉得自己心上这点腌臜心思见不得人。当他第一次意识到这种感情时,却发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早已经将他整个人严丝合缝地包裹其间。

  沈舒年在所有人的期望中出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大家正途,按照父母亲朋的期盼一步一步走在既定地安排好的路上,半步不敢逾矩。若不是一次任性出游却惨遭匪徒,他或许还会在这条康庄大道上永不回头。

  直到遇到了方砚知。这位异世界的闯入者心思澄澈,也不怕他是坏人,就照顾收留了他。虽然条件是帮他做事,可是对沈舒年来说,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和方砚知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沈舒年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有另外一种活法。一种洒脱,随性,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方砚知因为原主早早从家中搬离,没有人拘着他,所以才可以这样无拘无束,任性自由。

  沈舒年曾经偷偷羡慕过方砚知,那段时间内一度偏执地认为父母家庭是身上牵挂,唯有抛弃一切才能达到理想中的生活境界。这种想法如燎原烈火,烧得沈舒年不知所以。

  而当他在一个宁静温和的夏夜里,发现方砚知不知何时搬出了一把凳子,独自一人孤单地坐在院子。对月独酌,对影成三,沈舒年恍惚之间,竟在此人身上看到了久违的思乡之情。

  那天晚上他隐在暗处,看着方砚知的一举一动,没有现身打扰。方砚知一个人在月光下喝着酒水,寂寞地仰着脑袋去瞧天上月色,之后便安安静静地回到了屋内。

  沈舒年无法回忆起当时心中所想,只觉心神激荡。自那时起他便大彻大悟,不再对父母家庭怨天尤人。

  他所有的生活条件都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的支持。他之所以可以享受二十年的富贵人生,都是厚实家底带来的底气。第二天,沈舒年瞒着方砚知给家中寄去了一封书信,说明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情况,让二位长辈不要忧心。

  他仍记得这封家书最后的一句话,是时至今日,他依旧在追求的东西。他二十年的生活顺风顺水,却时常迷失在京都的富贵繁华之中。京都往来皆是权贵,久而久之,竟忘了自己究竟为何而活。

  他说,他要先去看看众生,最后找寻自己。

  方砚知的出现,给沈舒年展示了另外一种生活情境。安庆村里的农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似京都灯红酒绿,而方砚知也与他往常交往的狐朋狗友有着云泥之别。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