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洛九衣连忙道:“师父,您别这么说,您和秦师兄便是我的亲人。”

  云游子微笑着点头,显得很是欣慰,继续道:“这世间的姻缘多半为天注定。人跟人之间的缘分,有欠债的,讨债的,报恩的,抱怨的。无论是善缘恶缘,无缘不聚。无论是欠债讨债,无债不来。人世间有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一切皆有因果,没有无缘无故的聚散。你且说说,你与岳慎远那小子能做君臣?做兄弟?做朋友?”

  洛九衣低着头沉思了一阵,还是红着脸轻轻摇头,坦诚道:“都不能。”

  云游子呵呵一笑,又说道:“只不过,所谓凡夫的情爱,往往是狭隘的、有限的,是占有的、有相的。小九儿,你可还记得师父跟你说过,人间圣贤的情爱?”

  洛九衣脸上的热度逐渐退去,点头应道:“记得。古代贤者大禹奉命治水、解除天下苍生的痛苦,十余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而不进去探望亲人,那是因为他时时想着百姓正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而忘掉了自己的私情私爱。这是一种为国忘己的情爱。”

  见云游子赞许地点点头,洛九衣继续说道:“佛陀的弟弟摩诃男将军在守城战役中,被敌军攻破城墙时,他向敌军说‘不要杀害我的百姓,现在只要请你们等一下,等我沉到水底再浮起来,你们再开始杀我的人民罢!’敌军统领琉璃王同意了。于是摩诃男将军便沉到水里面去,时间过了很久都没有浮上来,原来他把头发绑在水底的树上,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让城里的百姓可以逃亡。这是一种为众无己的情爱。”

  云游子站起身来,走到碧窗前,望着窗外高阔的天空,说道:“唐三藏玄奘大师,为了到印度求学佛法,经过八百里的沙漠。他有‘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往东土一步生’这种对真理追求的热忱,忍受饥/渴的煎熬。当初将华夏文化传扬播种于日本的鉴真大师,前后经过七次努力,耗费十二年时间,有一次被官府捉拿,有一次遇到盗匪被洗劫一空,又遇到台风巨浪,还被徒众出卖,如此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日本。彼时他已六十多岁,双目也瞎了,他只说‘为大事也,何惜生命?’这是一种为法献己的情爱。”

  洛九衣心思通透,一点即通,在云游子的指点下,蓦然就心中一寒,嘴唇抖了数次才勉强发出声音来:“师父……你的意思是?难道跟您这次金陵之行有关?”

  云游子转过身来,深深地望进他清亮的眼眸,告诉他:“你去蜀地找龙脉,怎么忘了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位绝世高人,奉命斩断位于阆中的龙头,以保李氏江山。龙脉被迫退回十数公里外的广元苍溪,十几年后还是出了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的诞生在推背图上早已有暗示了。何况,龙脉之干龙受气浑厚力量大,结穴发可数十人,兴可数十代,枝龙脱脉清奇力量小,结穴发只一二人,兴只一二代。”

  洛九衣解释道:“师父,我当时也看出来峨眉山下那条支脉是枝中之枝,以小溪小涧夹送,更有谭氏命人烧毁金顶,破坏了整座风水局,即便是寻到龙穴也不成气候了。”

  云游子点点头,接着说道:“何为气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于一大化生万变,是规律而非命定。知气运,方懂尽人力,或未雨绸缪,或悬崖勒马;知其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道理,方知安之若素,豁达处世。”

  洛九衣一听师父既提到先哲圣贤为国忘己、又提到龙脉以及气运,更加确定心里的猜测,背上都冒出了冷汗,一双手紧紧捏着拳头,微微发颤。

  云游子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话语倏然而止,双手背在身后,留下一句“我与岳夫人已交换你二人的庚帖,岳夫人即日便会上门提亲,小九儿,你自己好好想想罢”,便踱步走了出去。

  洛九衣一时心头千转百回,脑子里嗡嗡响。

  他万万没料到,师父竟会同意他和岳慎远的婚事,岳夫人竟堂堂正正地要上门提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