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家清晰地看到了事情的本质。

  甚至,很多人已经开始进而讨论什么是发展之路,什么是民族自信,什么文化觉醒。

  许如意在厂子里走动的时候,有时候就会瞧见大家在读书读报——为了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这次讨论,并且参与进去,燎原总厂订购不少报刊,而且不止一份,放到了每个车间,食堂,培训学校等一切大家能够看到的地方。

  许多职工们没事就会讨论,甚至许如意还看到,他们很多人还准备特别有时代特色的笔记本,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上面印着风景或者美女照片,将所有认为对的字字句句,段段落落抄了下来,一方面自己学习回顾,另一方面与他人分享。

  这一场辩论,持续了长达大半年时间,参与的报刊不下数百家,而接到的来信、文章、评论不计其数,仅仅是最先倡导讨论的《法制日报》,许如意跟编辑聊天的时候,就曾经得到过一个数据——六万多封信。

  许如意估算着,如果全国的来信文章都计算的话,恐怕要大于十万封。

  这可不是许如意的年代,大家动动手指就可以发表言论,这会儿人们需要手写出来,买了邮票,寄出来,这非常麻烦——应该说,讨论这事儿的人,要远远大于这十万封信。

  也因着这个,许多事情悄悄有了改变,合资有了更规范的法律法规,很多原本许如意记忆中消失的厂子,似乎在这次大讨论中,得到了启发——最著名的就是汽车行业第一个合资的京市吉普。

  京市吉普可不是一般的厂子,在改革开放之前,工厂政府购买汽车,配置的一般都是京市吉普212,主要是这车皮实不挑路,但就是这样一个国民品牌,在合资后,完全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而现在,许如意听说在干预下,他们补充签署了合同。

  当然,许如意发起了这场大讨论,并非没有益处,大概是因为对于合资开始审视,所以很多制造业放弃了合资,可是要设备升级改造,那唯一的选择不就是燎原总厂吗?

  所以,虽然许如意提出这个大讨论的时候,并没有往这边想,但实际上,他们厂的订单一直节节攀升。

  用张维的话说:“这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件让许如意没想到的插柳之事。

  1984年7月,盛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