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骑兵的战马,则大部分聚集在大营北面,那里有草坡……

  其余的战马和兵将,则按照各自部落,分散驻扎。

  和大夏不一样。

  草原的军队,还是以部落聚集。

  瓦剌大军的军制,甚至比元时,更加松散。

  按照林珏在此次穿越前,读过的资料……

  明朝时的草原,有瓦剌和鞑靼两大势力。较为简单、粗糙的讲,鞑靼即东草原,是当年成吉思汗打天下时的“草原百姓”,也就是核心草原部落,各部落君长大多有黄金家族血统,是“故元苗裔”在元朝北逃后形成的!

  瓦剌即西草原,是当年被成吉思汗征服的阿尔泰、唐努乌梁海、贝尔湖、叶尼塞等地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的“林木百姓”,自然也没什么黄金家族血统,血统出身与政治地位长期不如东草原。

  元末明初,元室逃往漠北,传统上就游离于草原汗庭之外的西草原瓦剌人趁机强势崛起,很快就和东草原鞑靼——元室北迁后的草原后裔,形成对峙之势,分庭抗礼。

  永乐大帝,朱棣,北伐时,曾在瓦剌与鞑靼间拉一派打一派,使他们保持均衡态势,明朝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朱棣生前的草原均势在他死后迅速被打破。

  明宣宗朱瞻基,因为身体原因,病重不能视朝,沉迷斗蛐蛐……对瓦剌不断雄起,威迫鞑靼一事没能制止!

  宣德九年,瓦剌领袖,脱欢,杀死鞑靼,阿鲁台,吞并其所有部众,至此,东西草原得到统一,瓦剌,一家独大,朱棣生前苦心维持的草原均势被完全打破。

  而现如今,大名鼎鼎的也先太师,就是脱欢的儿子。

  脱欢获得胜利后,本想自立为大汗,但是他做不到——“成吉思汗血统”魔咒将长期困扰着一代代草原枭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