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夫还没老眼昏花,上回交上来的全是代笔。荀彧抄了四遍,郭图、辛评、戏璕各两遍。有一个字是你的吗?”

  被韩夫子点名的都是郭嘉的友人,其中书院楷模、根本不会被罚抄的荀彧每次都是抄书最多的一位,这真是一个悲催的故事。

  书院有五门主课:礼乐、射御、经史、律法、数算。郭嘉身子骨不好,连弓都拉不开,射御自然是最差的丙等。但他经史、数算、律法、礼乐都是甲等,表现出众。

  最难得的是,郭嘉几乎天天被数课的先生夸赞,居然没有半点骄矜自傲。这就让韩夫子很看重他,总想纠正一下这个少年略微有些放浪不羁的言行,让他以后的路走得更远更顺畅。

  不得不说这是个美妙的误会,郭嘉前世上了十几年学,今生启蒙的时候,依然约等于文盲。他怎么敢骄矜,又凭什么自傲呢?

  至于读书勤奋,那是必须的,古人说话总喜欢拐弯抹角,不多读书,被嘲讽了都听不出来。

  这个时代门第观念很重,士族子弟和庶族寒门之间是隔着一道鸿沟的,颍川的士族子弟自成一个小圈子,荀彧、荀谌、荀攸、陈群、钟繇、辛评、辛毗、郭图、郭嘉……

  只有极少数很特殊的人可以打破士族和庶族的界限,挤进这个小圈子,比如戏璕。

  戏璕,字志才。他的一切过往都是谜团,根本无解。但从他不通音律、不识熏香,以及不怎么优雅的跪坐姿势来看,估计是寒士。

  毕竟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是士族子弟的必修课,连向来不把六艺当回事的郭嘉在音律课上也是能弹一曲的。而且在“老夫子”面前,郭嘉的跪坐姿态能优雅到无可挑剔,仿佛荀彧附体。

  据说荀彧去参加官府组织的水边祓禊仪式,回来的路上捡了一个会喘气的大活人。那人发着高烧,昏迷不醒,身上有好几道剑伤,其中一道伤了肺腑,险些救不活。

  他似乎不太愿意提起往事,从没说过他是谁,一身伤是怎么来的。荀彧也没问。俩人志趣相投,平常结伴读书,倒也十分融洽。

  直到书院登记新生名册的时候,那人才提笔在竹简上写下名字:戏璕。

  荀彧若有所思。

  郭嘉挑眉:“字迹有点生疏,这俩字不常写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