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一件事是东阿令枣祗请求实行民屯制度,就是将大量荒芜的田地收归官府,由官府提供农具,招募流民,效仿军队的编制分组耕种,屯积粮食。

  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民之策,还可以缓解军粮不足的问题,但涉及到大片土地,会影响兖州本地士族的利益,而且屯田制一向只在小部分偏远边境实行,大规模的屯田根本就没有先例,兖州幕府中一片反对之声,相关文书已经被簿曹从事陈宫驳回。

  但枣祗并没有放弃,他直接从东阿县赶到濮阳城,找曹操审批这个民屯制度。

  郭嘉:这不就是屯田制的初级版本吗?先民屯,以后再加上军屯,让曹操治下仓储充实,大军东征西讨的时候军粮供应相对稳定,拥有想打哪个就打哪个的底气。

  戏璕:“此策利益远大于弊端,可行。”

  荀彧:“若反对的同僚太多,可以先在东阿县试行,等第一批粮谷入库,民屯的优势摆在眼前,大多数人都会赞同,到时再推广至兖州全境。”

  他们一致力挺枣祗,只有不输在粮草后勤上,谋臣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曹操沉吟:“奉孝怎么看?”

  郭嘉从袖中取出折扇,一下下轻敲着手心:“不仅要民屯,还可以军屯,驻防军队不操练的时候,也可以组织起来,轮流开荒种地。我们先在东郡试点,将相关的管理制度补充完善,以后推广的时候,经验不足的官吏也有个章程可以参考。”

  据说东阿治下,户户种桑养蚕,家家都有余粮。没向州里要一分钱,连县城的城防都修缮一新,像枣祗这么有能耐的父母官一百年才出一个,如果县令人手一本枣祗版的安民屯田攻略,那富国强兵绝对不是梦啊。

  任何改革都会遇到阻力,曹操一连罢免了数位兖州本地的官员,才强行通过在东郡(包括东武阳、东阿县、顿丘县等地)屯田的决策。

  这十几位被罢免的官吏,有一大半是陈宫的友人。

  郭嘉也没料到会这样,如果按照荀彧的提议,只在东阿县试行屯田制,也不会引发这么大的矛盾。但他心急,兖州久经战乱,人口本来就少,他们想尽办法安置青州军的家眷,却依然每天都有人饿死,如果能快一点,再快一点产出一大批粮食,被陈宫冷冷地盯上几眼真的没关系。

  陈宫这位足智多谋,却所托非良人,啊呸,是没有跟对主公的智者,曾是郭嘉最惋惜的三国谋士之一。又一次被曾经的偶像瞪视的时候,郭嘉终于忍不住开口调侃:“公台频频回顾,没见过美男子吗?”

  天下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陈宫被气笑了:“……呵,果然是无行浪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