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操现在在朝中说一不二,他要做的事,再没有人敢跳出来阻挠。

  郭嘉琢磨着,是时候出来搞事情了。他最近一直在写:许都招商令、国子学简章。

  写完之后,和去年那封改革官制的文书一起签上名字,交给曹操。

  曹操是个敢于创新的人,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宣布:许都欢迎商贾,不收进城税等各种苛捐杂税,只收商品交易税,粮食、布匹、战马、盐、铁、药等物资交易还有官方的优惠政策。

  设立国子学。由昔日颍川书院的先生任教,胡昭、陈宫等人,也都被征召为国子学的讲师。

  郡一级的学官,每人每年可以推荐十个优秀学子,进入国子学读书。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每人可以推荐一个子侄入学。军中将领可以凭军功推荐两名子侄入学,战死的将士,除抚恤金之外,如果有适龄的子侄,也可以获得一个入学名额。

  没人推荐的士族子弟,可以自行参加入学考试,通过考试,即可获得入学资格。

  在现行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之外,再增加一个当官的途径,考试选官。由于考试选官的选拔对象,选的是没有官职在身的士子,拔的是下级官吏。依然都是士族子弟,并没有触犯大多数士族的利益,所以很容易就通过廷议。

  但提出改革选官制度的郭嘉,依然成为世家大族的眼中钉,因为他的这项改革,使得官员选拔不再牢牢地把持在世家的手中,那些小士族、寒门的子弟,也都可以凭借着学识当官,获取晋升的机会,不必再当世家的走狗。

  几家欢喜几家愁。

  刘协这颗梧桐树,还真引来许多金凤凰,无数能人志士,齐聚许都。在荆州躲避战乱的颍川才子杜袭、赵俨和繁钦,举家搬迁到许都。

  曹操任命杜袭为西鄂县长,赵俨为朗陵县令,繁钦写得一手好诗,先入国子学担任讲师。

  许都的人口每天都在增长,离秋收还有半个月,粮食再次出现紧缺。酿酒会大量消耗粮食,曹操不得已,颁布了禁酒令。

  作为一个不怎么遵守规则、一天不浪就浑身不得劲儿的奇男子,无视禁酒令,私下偷偷喝点小酒才算正常。然而,一连十来天,郭嘉一滴酒都没沾过,因为荀彧不让他喝。

  郭嘉的那三封文书,引发了朝野热议,现在,只要郭嘉走出府邸,每一分每一秒,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