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真有两个比韩大叔更优秀、且正待步入仕途的人,郭嘉也不介意让韩大叔再晚上一两年出仕。辛十娘的年纪还小,迟一些嫁人更好。以时下的医疗条件,十五六岁的少女嫁人,万一怀上孩子,生产过程相当危险。

  正月十三,郭嘉去向郭禧辞行,准备返回许都。

  乱世中求存不易,事事都得谨慎。一人获罪,连累全族的男丁被免去官职、或者被诛连的事,也屡见不鲜。

  郭禧为家族的安危各种操心,前不久,族中有个不肖子弟打着郭嘉、郭图的名号钻营谋利,被他给拾掇了。

  听说处罚得极重,连腿都打断。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其他族人都老老实实在家耕读。

  刚巧新年祭祖,迁居太原阳曲的郭氏嫡系也纷纷回来扫墓。郭禧闲居无事,又开始发掘族中有潜力的少年郎,据他观察,最出众的应该是郭淮、郭镇兄弟。

  郭嘉就远远地见过郭淮一次,还是九年前,祭祖的时候。郭氏嫡系和分出去两百年的旁枝,自然没什么来往。据说福伯查阅了几个时辰的族谱,眼睛都看花了,才勉强排出郭淮比郭嘉整整矮上一辈。

  郭淮的父亲郭缊担任雁门太守,大汉群雄割据,臣服了十来年的羌人再次叛乱,趁火打劫。郭缊兵力不足,苦苦支撑,拼命死守雁门关,耗退了羌人,却因为没有及时治疗箭伤,卒于任上。年仅四十二岁。

  郭淮作为长子,撑起家业的同时,研习兵法,勤练武艺,立志将来要扫平羌乱。他是家族重点培养的嫡系子弟,和郭鸿一样,成年以后是要举孝廉的,不过估计要走智将路线。

  考虑到郭淮今年十九岁,即将加冠,郭禧打算给他赐字,又有点拿不定主意,问郭嘉:“伯济、伯益、这两个字,哪个更好?”

  郭嘉:伯益这个字,相当拉风。伯益辅佐大禹治水,堪称一代良相。伯益还颇有地理人文情怀,据说他将治水时的见闻一点一点记录下来,内容包括山川地理、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经过后人的整理增删续写,形成《山海经》的最初版本。

  问题是史书上记载:郭淮,字伯济,太原人。

  郭嘉踌躇了一下:“字‘伯济’吧,好听。”

  郭禧仍然不想舍弃另一个字,手抚长须:“恩,那郭淮就字伯济。伯益也是一个极好的表字,预留给小奕儿,将来小奕儿加冠的时候,不管老夫还在不在,都用这个字。”

  郭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