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人笔走龙蛇,动作潇洒,写下一个假名。

  他在一张大纸上,用杯口粗的笔画,连续写了几个假名,写完之后意犹未尽,把毛笔一甩,纸上多了一些墨点。

  他对着作品端详,似乎不太满意,把纸挪走,又铺了一张纸。开始屏气凝神恢复力气,不对应该是冥想。

  这三位暂时没什么看头,众人终于开始把目光转向沈瑜。

  沈瑜用一只长杆儿的大号毛笔,从砚台中蘸取浓墨,在一个青瓷墨池里用加清水,调成淡墨。

  左手端着墨池,右手拿着毛笔,迅速的在纸上横涂竖抹,画了几次以后,嫌毛笔蘸取墨汁的速度太慢,干脆拿着墨池,把淡墨缓缓倾倒至选好的位置上。紧接着,用毛笔把积聚的墨团向外引开一部分。如此连续操作,墨汁开始渗化、流淌,形成几个大大小小的不规则墨团。

  熟悉绘画的人已经开始议论,这是泼墨。

  第496章 泼墨山水画,笔会(下)

  沈瑜的确是采用了泼墨技法。传统国画讲究书画同源,描绘形象要求用线造型,从观赏的角度来说,已经发展到一个美学高峰。

  但是,他看到参加笔会的嘉宾,一个个都是出奇制胜,如果还自己还采用传统的绘画办法,从视觉这个角度来衡量,容易被别人比下去。

  好在,这个问题,已经早有画家发现并且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前文曾经说过,张大千先生在欧洲看到了西方绘画之后,就提出过绘画改变的问题,并且做了成功的尝试,那就是泼墨泼彩。爱痕湖等一批绘画,大面积的运用抽象的色彩块面,就是对传统国画做的一些改变和突破。

  对于沈瑜来说,直接拿来用就可以。

  他曾在网上看过许多名家作画的录像。当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如今,以自己掌握的技能和视频做对比,其实不难掌握。

  沈瑜快速的用笔,将纸上的水墨引开,当墨团整体形状符合要求之后,换了一只马毛的毛笔,开始勾勒近景,也是等待墨团干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