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瑜没办法把判断的主要依据说明。但是他们离开证物保存地点后,游戏给了一个新的提示。

  刚才,他看了提示。知道这两件瓷器并不是简单的仿品,其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利益纠葛,再一次触发了幕后黑手任务的分支任务,所以,他想把这话题往那个方面去引。

  他回忆鉴定元青花瓷器的常识,也想好了切入点,才说道:“您想知道怎么鉴定,需要长时间学习。我说说把关于元青花的一些常识。”

  张鞠点头,拿出了笔记本。

  沈瑜说道:这个话题要从仿品与真品的区别开始说起。

  元朝对民间的手工艺人进行垄断,生产限制严格,瓷器生产者主要是来自于各地的手艺高超的匠人。

  现代仿元青花是几十年前开始的,但是很多人是为了复制,有利益驱动,所以普通的仿造手法拘谨、生硬。

  先说材料。元朝时选择瓷泥,采用高岭瓷土与瓷石的二元配方,高岭土的加入保证了元代胎质的洁净纯白。但是对于瓷石的清洗并不十分仔细,胎质中往往含有铁等金属杂质,这些杂质所导致的砂眼、刷痕、铁质斑点等在瓷器断面的瓷胎上清晰可见,例如,在仅仅施以透明青白釉的罐内部,或者是盘上,都可看到细小的黑色颗粒。

  现代仿元青花所用瓷土主要为一般的制瓷泥料,有高仿者也会按照当时的瓷土化学成分进行配制,但是在瓷泥淘洗过滤的过程中却放弃了传统的过筛、晾制等,而选用速度较快的现代机器,所以胎上的瑕斑不够自然。20世纪90年代前后,还曾经使用过粗瓷土,但胎质太粗,容易分辨。

  胎泥在获取后,由于混合不均匀或干湿不一,产生不均匀的收缩,会导致变形,所以需要陈腐,且陈腐需时较长。元代瓷器烧成温度相对不高,大概是在1250c左右,所以在瓷片的露胎处,还有器物的底足,往往有润泽、油腻感。现代高仿品因为瓷泥的陈腐时间不够或者是瓷器的烧成温度较元代高,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

  元代在用瓷泥进行制坯之前,还要炼泥。主要采用的是踩莲花墩,即将瓷泥团置于平地上,一人于其上踩,使瓷泥层层展开,形状有若莲花。这样可以排出瓷泥里的气泡,加强其韧度。在现在的仿制中,很少采用这一耗时耗力的传统方式。

  除了选材,还有制作方法。元代瓷器的大件罐、盘主要采用的是印坯工艺……”

  张鞠打断了沈瑜的话:“这是什么工艺。”

  沈瑜解释道:“就是用模具制作,先烧制好模具,然后将大致拉坯制好的器型放于模内,用手按压于模范上,这就是印坯。

  将分段制好的泥坯粘合在一起,往往留有接痕,在梅瓶和高足杯上特别明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