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放下折腰碗,站起来,退后一些,从略远一些的距离。看了一会,又对沈瑜说道:“我让老曲多留几天,他却急着回家,现在,没能第一时间看到这件宣德瓷器,太可惜了。”

  沈瑜说:“曲老师还没退休,急着回去工作,我不敢强留。”

  于老师又拿起双耳倭角瓶观察。

  他看了所有细节,特别是盯着瓶底看了一段时间。

  他先询问沈瑜如何判断瓷器无款识的问题。

  沈瑜说了自己的依据和判断,于老师说道:“你的判断没错,这就是宣德青花双耳倭角瓶。

  宣窑承袭前朝技艺而来,重视创新,不乏超越前朝之作,故不少器皿仅为宣德一朝所独有,这种瓶子就是其中之一。

  这件双耳倭角瓶,隽巧可爱,独特新奇,唇口直颈,颈上附饰铺首双耳,倭角式方腹,圈足外撇。铺首双耳的细节清晰细致,斗角竖起,双目怒凸,獠牙锋利,以示威猛之状,体现宣窑瓷艺雕塑的非凡水平。

  纹饰有牵牛花六朵,均以花朵正面形态为主题,茎蔓缠绕,疏密得当。

  青花亮丽淡雅,却依然让人可以感受到宣德青花的苍健与雄浑。

  釉色妍亮泛青,气泡密集,大小不一,显云雾状,在湛蓝色的钴料映衬之下犹如星空般深邃。釉面所见淡黄色的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形成美妙的金丝,是历经着数百年时光的见证。”

  他放下瓷瓶,兴致勃勃的说道:“沈瑜,我研究过这种瓷器的制作工艺,可以说,十分繁复。

  这种难度体现在铺首双耳与腹部的处理上。需要雕刻出一个模具,加入胎土,翻印出铺首,晾干之后运用接头泥,粘附在肩部。接头泥,就是质量非常细的胎土兑着釉料而成。

  这件瓷瓶的中间,隐见一道微凸的接胎痕,可知腹部腹部亦采取翻模技法,依照要求翻印出两个倭角几何体的坯胎再上下合接而成。腹部方形倭角式处理手法,新颖而奇特,为此前所未经见。”

  他突然停话,考虑半晌,才继续说道:“这件瓷器,除了使用翻模技术以外,更重要的一步就是需要高超的接胎工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