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瑜问道:“我了解到,画家本人对这幅画进行多次复制,您认为这会影响其价值吗?”

  比伯说道:“我认为恰恰相反,由于它被重视,所以才有多次复制,它是19世纪绘画,尤其是意呆利艺术的标志之一。

  弗朗西斯科·海兹出生于威泥斯,在家乡开始接受艺术训练。在获得威尼斯艺术学院的奖学金后,1809年搬到罗码,在圣卢卡艺术学院学习。他在意呆利游历,最终于1823年抵达米兰,在那里度过了余生的大部分时光,并于1850年成为布雷拉学院的院长。

  在米兰,这位艺术家凭借其肖像画技巧和优美的历史构图,很快就被当地的贵族社交圈所接受。他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最后一问》于1823年首次展出,展示了海兹在早期作品中尝试创作此类的主题。

  后来,海兹将从纯粹的历史题材转向更具寓言意味的主题。于1859年受阿尔丰索·玛利亚·维斯康帝·迪·萨利塞托的委托,创作了第一幅《il bacio》,这幅画,现保存在布雷拉美术馆。

  我查到,这幅画还有其他深层意蕴。

  因为一些时事变化,1859年9月,围绕爱国主题的绘画数量有所增加。

  il bacio这幅作品还特别突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主题:士兵自愿离开他的爱人,为他的国家而战。这件作品也可以被解读为意呆利和高卢国之间联盟的象征性。

  您看,女士的白色褶皱衣服,连衣裙的浅蓝色,男士斗篷的绿色和他衣服上的鲜艳红色,让人想起高卢国和意大呆利的颜色。

  一对爱人的动作,戏剧性的建筑和灯光,赋予作品一种戏剧的感觉,既强调了场景的张力,又将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对爱人身上。美丽的面料和情侣服装的色彩,也让人想起威泥斯色彩主义的传统。

  这种传统在海兹成为艺术家的过程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左边背景中女性形象下楼梯的影子,也给观众留下了不确定感和神秘感。

  沈先生,您眼前的这幅作品,于1867年在巴里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沈瑜一边听一边考虑,游戏地图的显示已经说明,即便用这个价格买下这幅画,自己也能赚上一笔。所以,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去讲价,而是在考虑另一个问题,除了买下这幅画,自己还能做点什么。

  他在这件收藏室里,还看到了很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绘画。

  他理清思路,斟酌着说道:“比伯先生,我认同您的评价。也愿意用您说的价格,购买这幅作品。但是,我有个疑问。在我提出问题之前,我要声明,我无意打听您的隐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