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只不过归隐佛门,挂冠而去的想法也不过是岑参在慈恩寺塔顶的一时感慨,后来又再次返回边疆。

  后面再有诗作传回来,都是歌咏边疆的边塞诗了。

  杜甫本能的对气势雄浑的边塞诗有所抗拒。

  可是大唐诗坛上,鼓吹建功立业的边塞诗,往往才是诗人进步的最好阶梯。

  诗人歌颂边疆大将,获得边疆大将的推荐入仕,再通过军功进一步进步。

  高适和岑参都是走的这个路子。

  至德二载,杜甫和岑参都被举荐担任言官,如今岑参依然在御史台担任右拾遗。

  可这一次杜甫贬谪出凤翔府,岑参却没有相送。

  杜甫倒也没有责备这位旧友,如今世道艰难,能保全自身都已经不错了,岑参也不想被杜甫这样的“罪臣”得罪皇帝。

  储光羲和薛据各有诗作,最后作诗的是杜甫。

  杜甫看着长安之景,却提笔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彼时长安繁华,可是朝堂之上的众人各有自己的筹谋,朝堂斗争激烈,天下乱象频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