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说青州才多呢,有个叫梁山泊的地方聚拢了上千水匪,不管是谁的船都劫。”

  李道源也叹息一声,乱世人命不如草,这淮南已经是没有兵灾的地方了,依然被兵灾牵连。

  老范头又说道:“原本去扬州,走运河就可以了,可是最近水匪横行,官府把运河封了,走洪泽湖可要慢多了。”

  李道源坐在船上,吹着湖面上的冬风,一两只没有来得及往南飞的候鸟凄惨的扑腾起来。

  真没想到淮南竟然也到了这种状况,平定安禄山之乱不仅仅是连绵的战争,还抽空了整个国家的财富。

  淮南节度使的治所在扬州,这座城市依然繁华。

  扬州在长江边上,是连接淮南和江南的枢纽,也是大运河的起点。

  如今淮南江南承担了大唐朝廷超过一半的开支,淮南节度使需要维持淮南的治安,还要维持大运河这根帝国主动脉的通畅,高适战战兢兢,局势却越来越差。

  高适只觉得心力交瘁,这位曾经写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边塞诗人,在淮南节度使任上几个月却老了十岁都不止。

  在高适的节度使府里,坐在他下首的是一名身材消瘦中年官员。

  这名官员穿着中低层官员的绿色官袍,却在节镇一方的高适面前神情自若的喝着茶。

  “禹珪,如今汴河淤塞,你向朝廷上奏,截留一些盐钱给我们淮南,这个冬天就能过去了。”

  这个瘦弱的中年官员正是如今江淮租庸使兼盐铁使第五琦。

  江淮盐院的总院设在扬州,第五琦要在江淮地区推行盐法,自然也免不了也和高适这样的淮南节度使打交道。

  第五琦却板着脸说道:“节帅,这盐务是朝廷大事,盐钱每收上去一笔,就入了户部的度支库,就算是我上奏朝廷,这盐钱也截留不下来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