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为御史,捐监这件事自然也在御史台激烈的讨论了一番。

  韦应物倒是认为开放捐监并不会影响朝廷,反正国子监如今大部分的校舍也都是空着的,反而可以解决朝廷拖欠官员俸禄的问题。

  但是今天提到这件事,顾况依然是激烈的反对,顾况说道:

  “国子监虽然现在衰败了,但是在国初也是很多名大臣的入仕之路,今天朝廷能为了钱出售监生资格,明天也可能为了钱出售朝廷的职位,这样的风气是绝对不能开的!”

  韦应物叹息说道:“可是朝廷已经困难到这个地步,都快要发不起官员俸禄了,你我都知道如今在京官员的惨状了,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顾况说道:“义博兄,你最近去过状元公的万年县吗?”

  韦应物摇了摇头,自从上一次上元灯会之后,韦应物知道王成伟公务繁忙,就没有再去打扰王成伟。

  顾况说道:“万年县在王兄上任的时候,你我都是知道的,那时候万年县衙门是穷到什么样子。”

  韦应物点点头,王成伟上任万年县的时候,万年县遭遇了雪灾,百姓都没有地方过冬,整个万年县衙门穷的连胥吏的赏钱都发不出来。

  但是在王成伟上任万年县之后,如今万年县已经是京畿诸县中财政最好的县了,前几日万年县还招募了一批维持治安的巡街使,据说待遇相当的优厚,引来了很多人报名。

  甚至现在长安城中有这样的说法,“宁做万年吏,不做长安官”,由此可见如今在万年县的待遇丰厚。

  韦应物叹息一声说道:“谁不知道王兄的办法好,可是如今长安也哪里有人能用王兄的办法啊。”

  王成伟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管子所说的“殖产兴业”。

  王成伟将每个坊内的市集和倒塌的房屋拆掉,用来招募工商业主来开办各种工坊。

  长安的各个坊本来就有很多的人口,这些百姓本来就是不错的劳动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