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帕特里夏听着妹妹讲述英属印度的经历,还抽空招待艾伦威尔逊,“艾伦,帕梅拉在伦敦的时候总是提及你,这一次你们两个终于是一起回来了。”

  “哪有什么总提及,主要是他总粘着我。”帕梅拉蒙巴顿面带红霞的纠正着。

  比起人家热乎的两姐妹,艾伦威尔逊和帕特里夏的丈夫约翰·布拉伯恩面面相视就非常尴尬了,毫无疑问艾伦威尔逊最擅长的就是键政,但键政的副作用是很明显的,往往和吹牛逼划等号,他总不能第一次见面就开吹吧。

  “其实我一直对做一个制片人感兴趣。”约翰·布拉伯恩经过了几轮的话术接触,谈起了自己的爱好,对电影业一直很有兴趣。

  终于,两人脱离了一直敷衍般的对话,艾伦威尔逊好歹是接待过好莱坞女星团在英属印度的起居工作,虽然不是完全懂,但似懂非懂就够了。

  他不知道的是,约翰·布拉伯恩还真并不是一个爱好者,本该在二十年后改编东方快车谋杀案,还在奥斯卡获奖了。

  一九七三年初,已经是“推理女王”的阿加莎忽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我叫约翰·布拉伯恩,我想把改编成电影。”

  电话那头这样说道。阿加莎有些诧异,她已经八十三岁,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沃灵福德,距离伦敦四十英里,改编的事宜都是交由经纪人打理。

  约翰·布拉伯恩亲自打电话促成了这部电影的出现,被第一次改编成电影,这部影片被当时仍然在世的阿加莎看作是她非常满意的一次改编。

  这部电影当中还有已经快六十岁的英格丽·褒曼,不过艾伦威尔逊并不知道。

  艾伦威尔逊能称得上专业的还是键政,表示电影产业能够壮大,还是要看市场的,市场简单的形成简单来说就是人口多、面积大。

  这一点美国短时间内是无法超越的,除非欧洲范围内能够进行市场整合。

  这倒不完全是在吹嘘,所以约翰·布拉伯恩并没有反驳,反而颇为同意艾伦威尔逊的看法,但也指出,电影也要文化底蕴的支撑,欧洲国家还是有优势的。

  “这是暂时的,还是要想办法整合欧洲市场才行。”艾伦威尔逊还是保留自己的意见。

  就如同冷战时期,电影票房的第一大市场是美国,但第二大市场是苏联一样。市场虽然不能决定一切,但也能决定很多东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