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企业在利用资金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自主性,同时也建立了企业自行处置的企业基金,另一方面,柯西金主持的经济改革允许通过企业成员工资制度改革,使企业成员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完全接近市场的完全核算政策。

  当然了,这种东西,苏联干那叫苏修,换一个国家来做就不一样了,那可以叫革新开放,所谓双标无处不在。

  “经济新增长点,能不能在东欧想想办法?”艾伦威尔逊不得不愁眉不展,英国现在的经济再次到了瓶颈。手中的殖民地值得开发的已经开发了,费力不讨好的未来也不会改变。

  一旦经济增长不足,你看看前首相艾登在外交上这么努力,选民一样不买账就知道,经济问题才是根本。哈罗德威尔逊上台,也是必须主打经济牌才行,世界大国的地位毕竟不能当饭吃。

  这一次柯西金改革,显然就是一个机会,艾伦威尔逊对理查德怀特吩咐道,“还缺少近年来意大利和苏联经济往来的情报,”

  “我马上让人送过来。”理查德怀特点头,意大利和苏联的经济往来,是一个公开的事实,不过无上权威要这个做什么?

  自然是强调和苏联扩大经济联系的作用,英国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尝试返回传统的原材料来源地,比如说东欧。

  现在的情况很简单,法国和苏联集团不清不楚,意大利和苏联集团暗通沟渠,德国人倒是没有动静,但艾伦威尔逊知道德国人马上就会推动东方政策,因为西欧依靠自己发展已经开始见顶了。

  欧洲国家和英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越发接近,英国不能坐在一边看着而无动于衷。

  这不是单独依靠国有化的问题就能解决,再者说,苏联都开始改革了,英国就不能借着苏联的改革取得双赢么?

  意大利不敢大张旗鼓的向苏联提供技术设备,他们把双方的合作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工业领域。意大利把冰箱、汽车、钢管等产品输出到苏联,并向苏联转让了一部分生产技术,从苏联换回了巨额的外汇和丰富的资源。

  最典型的就是苏联的汽车工业,苏联的汽车工业可以说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功劳,苏联最着名的拉达汽车原型就是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作为回报,苏联不仅向意大利支付了大笔的真金白银,向意大利购买大量的商品和技术,而且还以优惠价格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法国在这方面也不遑多让,苏联国内的很多技术标准都是法国的,有这两个国家争相出卖自由世界,英国就干看着?

  “我们当然想要重新构建经贸关系。”哈罗德威尔逊沉吟了一下道,“柯西金的改革,是否代表苏联开始了某种程度上的转向?”

  “这倒是不能马上判断,但是法国和意大利不断向苏联输出技术,这几年国家发展的速度不断接近英国,我们要是没有一点动向就太蠢了。”面对首相的问题,艾伦威尔逊回答道,“可惜的是我们在苏联没有一个香江,但也不是没有迂回的办法,比如说通过芬兰,首相也是知道的,芬兰距离苏联的经济中心列宁格勒非常近,我们可以通过和芬兰的合作,在苏联的经济中心建立起来经贸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