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照相机和德国的同类产品相比,售价只有五分之一,任何一个英国都买得起。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敌人也有值得学习的一面。”

  “贸易不存在只进口不出口。我们人口苏联商品,也要出口平衡贸易。我和布朗准备谈谈这件事。”首相口中的布朗,指的是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

  理论上英国只想进口苏联的原材料,但这一次的展会上,英国人已经发现,苏联不再是那个印象当中的,只能出口原材料的帝俄。

  当伦敦市民还在跟风参观的时候,内给已经开始讨论如何扩大经贸关系,白厅也在评估怎么绕开巴统的钳制。

  这个时候芬兰的重要性就出来了,我们不是为了和苏联做生意,还是要让芬兰沐浴自由的光辉。

  第1331章 东西方桥梁

  德国现在有一个名词叫芬兰化,指的是芬兰在外交领域对苏联的亦步亦趋,但艾伦威尔逊看来这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好像现在德国人能对苏联硬气的起来一样。

  不提历史原因,芬兰曾经是帝俄的一部分这个因素,芬兰小心翼翼的在战后保持了存在本来就不容易。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芬兰又有什么意义呢?就好像民主德国境内没有苏联驻军,联邦德国境内没有英法德三国军队一样。

  “我们选择芬兰,可以一定程度上绕开可能的掣肘,我的意思是掣肘可能来自于美国。如果和苏联扩大贸易往来的话,首相你也知道,现在的美国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美国了。”艾伦威尔逊阐述着自己的想法,“我们在东亚的生意取道香江,而芬兰可以作为我们和苏联之间的香江。”

  用香江比作芬兰,哈罗德威尔逊一下子就理解了,就听到自己的内阁秘书长继续道,“事实上,苏联的经济中心在列宁格勒,而不是莫斯科。当然我不否认,像是中苏那样巨大的国家,经济中心其实就是一个摆设,如果首都想的话,经济中心可以一夜之间换一个城市。”

  “经济好的城市往往自视甚高,对其他地方心里有些瞧不起,如果套在英国身上,那就是伦敦瞧不起乡下人。当然我们国家伦敦还有首都的职责,可以说将二者合一了。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地位,以此来牟利。赫尔辛基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艾伦威尔逊记得,苏联集团经济最好的国家并不是苏联,也不是站在一线的民主德国,而是芬兰。芬兰确实是苏联集团的成员,虽然它的政治体制和苏联不一样,一旦两大阵营开战,芬兰是一定会加入苏联一边的。

  芬兰人口不过四百五十万,大概只有乌克兰的十分之一,更别提和整个苏联相比,以现在苏联的声势,芬兰绝不会对苏联说不。苏芬战争苏联赢得不漂亮是事实,但芬兰几乎在一九四五年被消灭也是事实。事实上一九四五年苏联要是抓着芬兰不放,吞并芬兰也是可行的。

  吞并一个剩下四百万人口,已经把有生力量葬送在战场上的芬兰有什么难度,对攻克柏林的苏联来说,其实一点难度都没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