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瑜顿了顿,又道:“是以,我以为,如何保证这两点优势不随时日而消减才是关键。就眼下而言,这个问题尚未凸显。但君子谋国求其远,必须有所准备,等到问题出现于解决,恐怕就迟了。”

  虞翻抚着胡须,微微一笑。“周郎不愧是周郎。塞外一行,见了天地,这见识也跟着又进了一层。我讲武堂虽然有弟子数百,这样的人才却不多见。想来想去,只有第一期的黄子美庶几近乎。”

  陆议看向周瑜,眼中也露出异色。

  刘协抚掌而笑。“祭酒说得对。周公瑾也好,黄子美也罢,都是难得的人才。聪明固然难得,不辞劳苦更不易。正如宝刀需百炼,人才亦如此。我觉得讲武堂应该立个规矩,将来毕业以后,都应该去边军历炼三年。”

  “唯。”虞翻躬身说道:“不如就从这一届开始吧。十年之后,或许便有人可用。”

  刘协将目光转向了崔琰。“崔季珪,你觉得如此?”

  崔琰想了想,拱手道:“臣赞成,愿赴边军效力。”

  刘协点点头。“甚好。你学完相关理论课程后,就去燕然都护府见习。”

  “唯!”崔琰再拜,脸色平静地回了座。

  众人面面相觑。

  这是嫌崔琰烦,将他赶到边军去。还是对他特别看重,钦点到他边军见习?

  刘协手指在案上轻叩了几下。“诸君,对公瑾刚才所说的问题,你们有什么看法,不妨畅所欲言。”

  第八百六十六章 不同意见

  周瑜的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持技术优势,二是如何保持精神优势。

  前一个问题相对好解决,太学诸堂以及讲武堂的规模虽然还不大,但趋势已经形成,随着技术带来的效率逐渐显现,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士子放弃经学,转为木学、农学等实学,优势会更越来越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