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选官制度会伤害官员的利益,必然会遭到抵制,就算是执行,也必然会遭到层层变形,最后产生各种问题。如果由朝廷强制推行,则怨言都积在朝廷身上,形成对新制度的冲击。

  与其如此,不如将强制推行局限在阻力最小的冀州,其他州郡则缓一部,将主动权交给郡县。这里面肯定有执行的,有不肯执行的,但不管如此,这些怨言都不会针对朝廷。

  等朝廷在冀州推行收获成效,其他州郡的百姓自然会对现有的选举制度产生疑问,要求效仿冀州,推行考试制度,那时候压力就会转到那些官员身上,而朝廷也更有底气。

  看似缓了三五年,其实走得更稳。

  刘协再一次确信,杨彪是来帮自己的。

  有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臣主持选官制度的改革,比自己亲自动手要好得多。除了在执行过程中节奏把握得更好之外,万一出了问题,有杨彪在前面挡着,也比自己直面争议要好得多。

  “就依杨公。”

  ——

  得到了刘协的正式授权,杨彪随即展开工作。

  第一步,就是和荀彧商讨具体的操作。

  比如考经学,怎么考,是背诵内容,还是发挥意理?又考哪些内容,儒家经典那么多,有争议的地方怎么办?

  这些都是争议点。

  经过反复讨论,包括在刘协面前争论,最后决定以二十多年前确定的《熹平石经》作为考试内容,按照不同章节,每次挑选一定的内容,分成默写内容和发挥义理两部分。

  《熹平石经》是孝灵帝在位时完成的一项大工程。本意就是为了解决儒门对儒家经义的歧义而采取的手段,应该说是顺应时代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准,既能避免各家经文不同带来的争议,还能彰显孝灵帝的功绩。

  不管孝灵帝在位的时候做了多少荒唐的事,如今大汉中兴,天子做为先帝之子,从孝道出发,也有必要为孝灵帝正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