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2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让张济升任大将军,估计没人会开心,除了张济自己。

  但此时此刻,将张济撤出战场,又明显有为士孙瑞让路的嫌疑。牵涉到这个问题,本来不愿意张济升官的西凉将领会不会有想法,是他现在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心有灵犀

  刘协问杨彪,如何才能做到让张济开心,别的西凉人也满意,不会觉得进行是故意排挤西凉人?

  杨彪说,这个简单,放缓推进速度,就地度田,逼益州就范。

  如今的益州门户洞开,军事征服并不难,但伤亡在所难免。如果一路推进,短时间拿下成都的可能性也不大,明年的春耕肯定会耽误。

  与其如此,不如就地推行度田。速度快的话,明年的春耕之前就能结束。到了秋天,这些郡就能为大军提供粮食,减轻长途运输的负担。

  不管是翻越秦岭,还是逆长江而上,运输的代价都很大,如果能在本地进行度田,供应大军,能减少不小的负担。

  益州四塞,不管关中、荆州度田有多大的成就,他们都未必相信。在益州本地度田,效果就不一样了。

  也许明年秋天,益州的百姓看到度田的好处,就会自发的响应朝廷。届时益州的军心士气都向着朝廷,刘璋还能坚持吗?

  刘协觉得有理。

  暂缓进军,就地度田,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张济在南阳几年也没能推进度田,现在还要他亲自来解决,本来就是一个短板。让他在益州度田,算是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而在度田这件事上,士孙瑞明显要比张济更擅长。将来论功时,士孙瑞稳胜一筹,升任太尉也就名正言顺。

  杨彪可谓是用心良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