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是讲武堂新生的数学课,一是相关军械的研发。

  讲武堂新生能用到的数学知识其实有限,他们毕竟不是做理论研究,用不了那么高深的数学知识。他着重培养的其实是数学的思维,也就是数字化管理,用数据来建模,客观理性的分析双方的形势。

  军械的研发则需要更多的数学知识。结合东西方的现有数学成果都不够,他不得不将经典物理学需要的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改头换面,传授给专门研究军械的研究人员。

  事实证明,有需求才会有发展。现实的需要极大的刺激了学术的发展,如今投身实学——其实是数学的人才越来越多,相关成果不断涌现,速度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一开始,他还有些担心,生怕拔苗助长,灌输了现成的知识,却剥夺了他们自己思考的能力。后来才发现,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对这个时代的学者来说,算学天生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只是之前没有这么多问题罢了。

  比如割圆术,这种没有他也会出现的算学方法本质上就是微积分,只是没有现实的需要,除了在理论上计算更精确的圆周率之外上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才一直没有发展成系统的理论。

  如今有了需要,微积分已经呼之欲出。

  这个需要就是抛石机和强弩的弹道计算。

  抛石机、强弩是为了攻击远处的目标而设,这种重型军械无法实现覆盖式打击,对精准度的要求更高,如何才能提高命中率,就成了讲武堂研究军械的技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自身就是算学高手的虞翻延引下,一批精通数学的年轻人被召进了讲武堂,其中就包括为周群研制反射式望远镜提供数学支持的赵爽。

  赵爽才二十出头,却已经展现了过人的数学天赋。他之所以来到南阳,是因为在邸报上看到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来到南阳之后,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这个证明背后的人可能是天子刘协,他欣然接受了虞翻的邀请,成了讲武堂的学者,就为了经常有机会与刘协讨论数学问题。

  第一次看到赵爽时,刘协多少有些尴尬。

  因为证明勾股定理的第一人就是赵爽,他其实是个剽窃者。

  你做着九年义务教育和四年高等教育,再加上蔡琰提供的支持,他暂时还没有露馅的风险,与赵爽的交流还算正常。

  通过与赵爽的交流,他得到一个意外收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