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叫这些可靠的商贾,去天津直隶州,组建起商号,先将琉璃厂所产镜子、琉璃器皿等,乘船南下,去南直隶、湖广、江浙等地售卖。

  告诉他们,朕打算选两名皇商,谁能将所经手的商品,卖出最多的银子,同时给内厂解决棉花供应,联络更多的粮商,那这皇商之名,就是谁的。”

  “喏!”

  王承恩当即应道。

  在这吃人的世道下,但凡是能起势的大商贾,背后都是站着人的,对崇祯皇帝来讲,若这批商贾,敢背着自己搞小动作,那很简单,杀了宰肥羊就是了。

  大明什么都缺,大明又什么都不缺。

  三条腿的金蟾不好找,两条腿的商贾,那是一抓一大片。

  更何况像琉璃这种热销品,想先行打开江南的市场,根本就不算什么,毕竟彼时的江南地,可谓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

  别看大明频生灾害,北方各地处在混乱之下,可是江南地却很安定,过着温饱思淫欲的生活啊。

  第九十一章 天津好天,开海伊始

  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大明北疆治下,受建虏、流寇、蒙古等侵掠肆虐,受灾害频发等诸多因素所致,使得地方百姓生活艰巨,连带着不少人都认为,大明江南地也是这般。

  可事实上的江南,总的态势是好的,是繁华的,尤其是居住在城里的脱产群体,都能赚到足以养家糊口的银子。

  这也就有了病态的纸醉金迷,有了金陵秦淮河,像出身不错的群体,那一个个更是奢靡至极。

  倘若江南是不安定的,会有诸多的书院?会有文脉昌盛?会有社派?会有复社?

  但是藏在江南繁华的背后,却酝酿着一场风潮,那便是卖身为奴的群体,所受到的压迫和盘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