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倘若大明不进行谋改维新,等待大明的命运,就是十余载后的社稷倾覆,这是崇祯皇帝绝不愿看到的。

  “陛下,您打算全面裁撤掉卫所,却唯独留下都司这一建制,以‘民兵’的形式募集,这和卫所不是一样吗?”

  王在晋眉头微皱,看向崇祯皇帝说道:“还有这卫指挥使、千户、百户等一应职务,也都得到相应保留,却逐步去除掉世袭属性,臣有些不明白,陛下所构想的这套名曰藏兵于民,究竟是何用意?”

  “这个并不难理解吧。”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以后我大明各省所设都司,将全面负责筛选兵源、招募民兵、定期操练、宣传募兵、慰问安抚、颁发功勋匾等诸事,以此充当大明军制的新基石。

  其承载的职权和含义,是支撑大明落实义务募兵制。

  以后大明成建制的诸军,需要招募新卒时,就通过各省都司所募民兵,完成相应的考核后,再招募到各地所设新兵营,接受相应的操练演武,根据各地诸军实际所需进行分配。”

  其实大明现有管控军队的体制,有不少是能通过完善、修订,来直接充当大明的军制框架。

  崇祯皇帝只需在此基础之上,增设一部分新的衙署,调整和理清相应职权,确保该套军制能趋于完善。

  大明都司体系,是大明新军制的基础,以后在省、府、州、县、乡筹建起各级衙署,确保落实所领各项职权。

  五军都督府,是大明新军制的梁柱,以后明确战区、军区、军分区等各级军队建制,统辖不同等级的野战军和驻防军,围绕打仗和准备打仗,逐步促成大明军队的蜕变。

  针对上述这些调整和部署,崇祯皇帝还明确诸多新衙署,考虑到现阶段的局势,并没有向王在晋、黄立极他们讲明。

  毕竟谋改大明军制,是件极为繁琐的事情,特别是大明文官群体死盯着这一块,一下暴露出太多,会引起强烈的反对声。

  就现有能亮出的新军制,王在晋、黄立极他们提出不少问题,而崇祯皇帝同样也一一做出解答。

  比如粮饷、建制、晋升、监察、授赏等诸多事宜,毕竟真要这般调整的话,那必然牵扯到一项核心所在,即是否会造成藩镇割据、拥兵自重的事情出现,不过对崇祯皇帝而言,岂会让这些事情发生。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