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贼盗,各安其事。

  西汉对三老极为重视,必须是德高望重之人,受到西汉皇帝的礼遇,动辄与宗室或贵族、高官同时受赐。

  用后世的说法,近似于地方议会,可以直接上书朝廷,朝廷的重大决策,也会征询他们的意见。

  朝廷和地方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

  但到了东汉,士族豪强崛起,三老地位下降。

  不过东汉的士族还要些脸面,至少嘴上一直在标榜仁义道德,所以没把事情做绝。

  到了三国,连年战乱瘟疫,地方生态完全被破坏了。

  再到司马家,进一步拉低华夏道德水准,洛水之誓、当街弑君都干出来了,还指望地方能遵守道德?

  不是杨峥一再甩锅司马家,经历这个时代,才会明白司马家干的事,对这个时代的人心产生何等巨大的冲击。

  尤其是在诸葛武侯的对比之下……

  东晋、西晋、南北朝为何禽兽皇帝这么多?

  一大原因就是巨大的不安全感,看谁都像是司马懿,甚至出了“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的口号,皇帝成了高危职业。

  于是大家都没了底线,也都不要脸面……

  治国先治吏。

  想要恢复西汉时期的地方生态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另辟蹊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