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篇篇幅为十页的论文被他抱着搞笑、报复、无聊、作弄的心态,修改了之后丢给了《nature》,反正《nature》也不会刊登他的文章,所以有什么关系呢?

  精神暗示他这篇文章倍丢出去,就像是他的压力被倾泻出去了,回过头来,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做实验。

  四月底,研究生面试结束,宋问声看着名单,没有任何异议,已经确定了是综合成绩最高的两个人成为他的学生。

  一个叫做梁福生,985大学的,有两篇论文,本来可以保研本校,不过他想做宋问声的学生,所以还是参加了初试复试。

  一个叫做尚格,居然是西部文理大学的,成绩十分优秀,而且大一大二期间,发表过两篇论文。

  不日学校就会给他们发送录取通知。

  梁福生他没有办法打听,不过尚格他还是可以打听打听的,之前在西部文理大学的数院,他还是认识不少人的。

  得来的消息是,这个孩子很认真刻苦,在数学上很有天赋。

  宋问声燃起了成为一名导师的责任感。

  五月初,他的文章通过了盲审,学校方面也在审核他的其他材料,也确认通过,并且通知他参加答辩。

  答辩是分组答辩,比如说做药理的单独一组,药化的一组,药物提取的一组,每组的面试考官也已经出来了,包括时间、地点。

  不过……为什么他这组只有他一个人?

  而且考官怎么多?

  付双林在其中,如果他没有记错魏民盛是研究生院的院长?而鲁健部和杨忠明是院士?

  还有这一水的教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