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者点评:

  综观世界历史,诸多国家和地区皆曾经历封建主义的发展阶段,而贵贱尊卑的等级社会和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构成封建主义的普遍现象,奥斯曼帝国也不例外。奥斯曼帝国是建立在圣战基础上的庞大封建帝国,通过领土的兼并形成了辽阔的版图,囊括了亚非欧大陆中央地带的不同教派和诸多族群。奥斯曼帝国延续了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传统,一方面具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另一方面奉行相对宽容的宗教政策。米勒特制度提供了穆斯林臣民与非穆斯林臣民长期并存的社会框架,避免了同时期欧洲基督教世界宗教迫害现象的发生。不同宗教信仰的诸多族群尽管处于贵贱尊卑的不同社会地位,却得以在伊斯坦布尔苏丹的统治下相安无事,奥斯曼帝国呈现出马赛克镶嵌的斑斓色彩。在近代西方冲击的大潮到来之前,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亚非欧大陆中央地带具有农本社会的典型特征,个体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业无疑构成基本的生产领域,土地则是首要的财富来源。在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农民依附于土地,进而依附于封建国家。

  * * *

  [1] 路易斯:《中东:激荡在辉煌的历史中》,郑之书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426页。

  [2] Imber, C., The Ottoman Empire, 1300-1650, p.2.

  [3] 布罗克尔曼:《伊斯兰各民族与国家史》,孙硕人等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345页。

  [4] Shaw, S. J. & Shaw, E. K.,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Cambridge 1976, vol.1, p.126.

  [5] Shaw, S. J. & Shaw, E. K.,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vol.1, p.150, p.126.

  [6] 马茂德:《伊斯兰教简史》,吴云贵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01页。

  [7] 戴维森:《从瓦解到新生》,第56页。

  [8] Shaw, S. J. & Shaw, E. K.,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vol.1, p.157.

  第六章 奥斯曼帝国的文化成就

  一、奥斯曼帝国文化的演进氛围和历史地位

  伊斯兰文化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奥斯曼帝国的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奥斯曼帝国疆域广阔,境内民族和宗教众多,除了突厥人之外还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匈牙利人、阿尔巴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等等,除了伊斯兰教之外还有基督教和犹太教,等等。帝国境内诸多族群文化积淀深厚,社会交往明显扩大。帝国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汇处,与基督教文明、波斯文明和印度文明交流密切。因此,奥斯曼帝国的文化也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复合文化,主要包括以下文化要素:突厥人特别是奥斯曼人的固有文化、古典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基督教世界的文化、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奥斯曼帝国的文化演进,仿佛涓涓溪流汇成滔滔江河一样,长达数百年之久。奥斯曼人的征服、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社会结构的变化、诸多民族的融合和伊斯兰教的传播,无疑构成奥斯曼帝国文化演进的深层背景。尤其需要提及的是,帝国雄踞世界数百年,经济长期保持繁荣稳定,多位苏丹承袭哈里发的宗教宽容政策,积极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即便在帝国事业显露颓势之时也不例外,例如1421—1566年的历任苏丹,18世纪前期“郁金香时代”的苏丹艾哈迈德三世,以及此后的诸多苏丹。

  15世纪初至16世纪初是奥斯曼帝国文化的起步时期。穆拉德二世(Murad II,1404—1451年,1421—1451年在位)鼓励将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的经典著作译成奥斯曼土耳其文,以此发展帝国文化和培养伊斯兰教学者。穆拉德二世统治时期,约有2万名学生进入附属清真寺的宗教学校研读经训,学习满7年后才能毕业,继而担任宣讲师和法官等职,甚至可以荣获“学者”称号。他还创办宫廷学校,聘请国内著名学者任教,其中多名学者出自经验丰富的高级官员,令诸位王子、廷臣子孙、亲密侍从入校,甚至择取战俘和奴隶中的佼佼者入校,以全面培养忠于职守、具有真才实学的各级管理人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