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三节 拜占庭帝国和保加利亚的西蒙

  利奥六世死于912年5月12日。帝国权力落入当时年仅6岁的君士坦丁的叔叔亚历山大(Alexander)之手,他轻率妄动,好寻欢作乐。[143]他确定的惟一政治原则就是设法摆脱其已故兄长的旧制。他将皇后邹伊关入修道院,削去利奥最主要的大臣的官职,安插自己的宠臣,委以重任。这一政策使得尼古拉斯官复原职,重任大教长,并按照其意愿迫使尤塞米乌斯腾出大教长的职位。[144]这个新君主的行为对帝国外交事务产生了强烈影响。由于他做事不负责任,随意撤销了拜占廷帝国在896年和约中承诺支付给保加尔人的年贡。他的这个行动给了实力稳步发展且正急于寻找机会的西蒙重开战端的借口,没有比这个事件更严重的灾难降临到拜占廷帝国。亚历山大本人根本没有看到其行动将导致的后果,因为他于913年6月6日去世。[145]马其顿王朝惟一幸存的代表君士坦丁当时只有7岁,军国要务都落到了大教长尼古拉斯领导下的摄政会议。

  局势既复杂又危险。大教长尼古拉斯面对各派力量的激烈反对,其中完全效忠于王朝的势力集合在已故皇帝遗孀邹伊本人周围,而坚持忠实于前任大教长尤塞米乌斯的教士派别也充满了敌意,而大教长尼古拉斯又不得不充任这个小孩子的摄政,他本人认为这个孩子即位既非正统又不合法。混乱的局势由于军队总司令即近卫军兵团司令君士坦丁·杜卡斯(Constantine Ducas)企图篡位为帝而极大地加剧了。亚历山大挑起的与强大的保加尔人君主的灾难性战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西蒙未遭遇任何抵抗,一路杀入拜占廷境内,很快就于913年8月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而且,这次入侵既不是抢劫性远征,也非单纯的征服性攻战,西蒙的真正目标是帝国的皇冠。西蒙自认为是拜占廷帝国的保护者,但对帝国官僚重臣庞大庄严的气势深感震惊,而拜占廷人自己也完全清楚,这个世界上只能有一个现世的帝国。西蒙的野心不是建立一个领土面积有限,与拜占廷帝国同时存在的保加利亚民族帝国,而是要建立一个取代拜占廷帝国地位的新的统一帝国。[146]正是这个野心使西蒙与拜占廷帝国之间的冲突带有突出的特征,这一特征也从拜占廷国家与桀骜不驯的邻国之间长期处于战争关系状态中凸显出来,进而使得这场战争成为拜占廷帝国面对空前严峻的考验。中世纪争夺帝国权威的斗争就等于是争夺霸权的斗争。西蒙迫使拜占廷帝国必须起而捍卫其基督教国家等级中最高帝国的地位。

  但是,如果西蒙的理想确实与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门下那些拜占廷帝国先前的敌人没有根本的区别的话,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最终避免和他们一样的命运,他很快就了解到他那个时代最坚固的城堡是不可逾越的。他只得与拜占廷政府谈判,并受到了隆重盛大仪式的欢迎,进入帝国首都,大教长尼古拉斯和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亲自前往迎接。西蒙与被胁迫的摄政政府,经谈判缔结了前所未有的和解。事实上,摄政王在蛮横的保加尔人君主面前完全被震慑住了。西蒙的一个女儿将成为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的妻子,而他本人则由大教长亲手加冕为皇帝。[147]尽管这可能仅仅意味着西蒙只是被承认为保加利亚皇帝,而不是君士坦丁七世的共治皇帝,但是他的目的似乎就要实现了。实现其目标也并不遥远,拥有皇帝称号,还是在位小皇帝的岳父,这个女婿尚在冲龄,拜占廷帝国的小主人将在他的掌控中。这样,他在发誓保持对拜占廷帝国和平友好以后,心满意足地返回了家园。

  然而,他离去不久,拜占廷帝国的宫廷就发生了政变,这为其全部最高理想敲响了丧钟。很明显,事实上就是大教长尼古拉斯对西蒙的过度让步才导致了其摄政地位的瓦解。已故皇帝的遗孀邹伊皇后重返宫廷并控制了权力。保加利亚-拜占廷结亲联盟计划被抛到了一边,西蒙加冕的合法性也被否定了。结果,拜占廷帝国和保加尔人之间爆发了新的战争。保加尔人蹂躏了色雷斯地区,西蒙要求拜占廷民众承认其为皇帝。[148]914年9月,亚得里亚堡向他投降,几年后,他又洗劫了第拉修姆和塞萨洛尼基城郊。皇后的政府必须进行防御性反击。最高军事指挥权就落到了前著名将领尼基弗鲁斯的儿子、近卫军军团司令利奥·福卡斯(Leo Phocas)身上,但是很可惜,他没有继承其父军事将领的天赋。他的军事同僚中包括其兄弟巴尔达斯(Bardas),即未来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Nicephorus II Phocas)的父亲,以及许多最重要的拜占廷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军队的领导权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变得具有贵族性质,正如利奥六世的《战略战术》所揭示的(参见第208页)。但是,帝国舰队还在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Romanus Lecapenus)指挥下,他是亚美尼亚农民之子,比其贵族同僚远胜一筹。经过大规模的备战,拜占廷军队侵入黑海沿海地区的敌人领土。但是917年8月20日,他们在安塞亚鲁斯附近的阿奇鲁斯遭到西蒙袭击,全军覆灭。这一灾难之后不久,他们在离拜占廷首都不远的卡塔西提再度遭到重创。西蒙成为巴尔干半岛的主宰。918年,他侵入希腊北部,并一直挺进到科林斯地峡。[149]

  如果说大教长尼古拉斯摄政垮台是因为他对西蒙的要求过于让步妥协的话,那么邹伊皇后统治就因为她完全不与敌人接触谈判的强硬态度和其处理国务的无能而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帝国深陷绝境的危机形势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统治和可信赖的武装力量。能胜任这一重任的惟一人选就是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他成功地偷袭了皇后的宠臣利奥·福卡斯,夺取了政府的权力。而后,他极为精明地逐步将邹伊皇后及其亲信清除出他们各自占据的重要职位,一步步确立起其个人的控制权。919年5月,[150]小皇帝君士坦丁七世与这位新摄政王的女儿海伦娜(Helena)结婚。罗曼努斯·利卡潘努斯此时被封为“皇丈”称号,这个称号在利奥六世时期曾由斯提连努斯·扎乌奇斯享有。但是,不久他又进一步晋升。920年9月24日,其女婿提升他为恺撒级别,同年12月17日又被加封为共治皇帝。[151]罗曼努斯这个亚美尼亚农民之子在西蒙失败的地方取得了胜利。他是皇帝的岳父和合法小皇帝的共治君主,因此,214也是拜占廷帝国的主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